2020年11月,鹤壁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有“豫北明珠”之称的河南省鹤壁市,是《诗经》中“淇水汤汤”的诗意鹤壁,是“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古老鹤壁,也是“石林会议”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的红色鹤壁。
位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的石林村曾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召开石林会议的地方。1947年豫北战役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石林镇石林村法隆寺召开“石林会议”。这里成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祥地。如今,作为河南省第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石林会议”旧址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在河南省人大的有力指导下,在鹤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践行与党委同心、与法律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代表同行、与时代同步的“五同理念”,不断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鹤壁实践。
与党委同心,把牢人大工作政治方向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主动接受市委领导,在贯彻落实党委重大决策中谋划开展人大工作。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人大履职尽责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人大履职尽责动能,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以“红色引擎”促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第一议题”制度,运用专题学习、专家辅导、座谈研讨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党史、悟思想”等学习教育,提升各级人大及其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鹤壁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22条具体措施,多次就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重点工作进行研究、提出要求,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为人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开展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制定重要法规,事前主动向市委请示,事后及时向市委报告。
与法律同向,积极推进法治鹤壁建设
法治兴则国家兴。近年来,鹤壁市人大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注重“小切口”立法,做好法治“大文章”。
为认真落实“让宪法家喻户晓”“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指示精神,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拓展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积极倡导县区人大利用市民休闲广场、游园等,先后建成9个宪法、民法典公园。例如,淇县人大依托城区占地1200亩的沬水河公园,打造了涵盖宪法园、人大文化园、民法典园的全景式综合型人大文化主题公园,让宪法精神根植民心、让民法典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到宪法公园参观学习。(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鹤壁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加之位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属于“2+26”城市之一,肩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2018年,鹤壁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鹤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排污企业、项目施工现场、燃煤石料堆放场等进一步明察暗访,出台《关于依法全面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以法治手段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淇水滺滺,桧楫松舟。”淇河,从遥远的《诗经》中静静流淌而来,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鹤壁人民,是鹤壁当之无愧的“母亲河”。保护好淇河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本着早立法、快立法的原则,于2020年通过《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该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共6章31条,确立了“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属地管理、综合治理”的保护原则,明确了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根据淇河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作出了一系列鼓励性或者禁止性的规定。
法治护航,碧水长流。目前,淇河已成为华北地区唯一无污染的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成为老百姓眼中的“诗河”“幸福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2020年8月21日,“民法典进万家”专题宣讲在鹤壁市石林镇三家村举行。(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与政府同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紧盯政府工作重点,抓住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加快鹤壁市转型升级,支持其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为此,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三聚焦”——“放管服”改革成效、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各单位办理代表建议情况,采取代表评议、问卷调查、网络评议的复合模式,历时5个月,依法对45家部门和单位开展高质量发展工作评议。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相关部门为市人大常委会“点赞”。
2021年2月23日,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与代表同行,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激活代表工作的“源头水”,是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一直秉持的初心。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是畅通社情民意诉求的主渠道。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以争创“星级代表联络站”为抓手,打造代表联络站“九有、五公开、四化、三覆盖”标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在今年累计走访群众90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5300多件,化解矛盾800余起,解决民生问题6400多个,答复率100%,解决率90%以上,一件件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里。
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重点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将浚县作为试点,组织代表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确定、实施和评议等过程,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成为“全过程民主”的生动典范,既推动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又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
2020年9月,鹤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鹤壁市高质量发展评议工作培训推进会。(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与时代同步,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实践
如何破解基层人大工作难题?推进“微创新”,从细微工作着手,是鹤壁市人大常委会给出的答案。
为了助推经济发展,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经济功能区人大工作的意见。在3个经济功能区单独设立人大工作委员会作为派出机构,功能区人大定期召开区内代表参加的政情通报会,听取管委会工作报告,对预算执行、民生实事推进等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在政情通报会上报告。据悉,在今年召开的3次政情通报会上,群众关注的问题30余件得到了有效的推动解决,经济功能区人大监督的薄弱环节也得到了一定弥补。
鹤山区街道召开街道议政会期间,收到建议意见189件,讨论了民生实事37件,闭会期间收到建议72件,解决矛盾40多起……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拓展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办法,明确机构规格、议事、代表活动等工作规范,力争实现31个街道人大工作机构和职能全覆盖。
百年峥嵘,初心不改;征程再起,满目春光。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高举旗帜,坚定站位新阶段,自觉秉承新理念,主动融入新格局。以坚如磐石的信念讲政治、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抓履职、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优服务、以踏石留印的作风抓落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把法律赋予的职责履行好,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完成好,不断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供稿 鹤壁日报记者 鹤人宣、徐航、王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