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太阳,金色的六月。豫北平原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饱满的麦穗在阳光下分外喜人,带来一个收获满满的季节,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安阳,近30万公顷小麦丰收已成定局。
“放心吧,经过测产,亩产最低960多斤,实收可达1000斤至1100斤,又丰收啦,这丰收来得太不容易!”安阳市滑县种粮大户王付强喜极而泣。
“虽然去年遭受了水灾,小麦播种较迟,但有专家的科技指导和科学管理,今年的收成还不错,1亩地能收1200多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的种粮大户史国臣捧起一把麦子,满脸喜悦地说。
安阳市内黄县种植大户任宏强今年种植的约20公顷小麦已经开始收割。他说:“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麦子就是好,漏麦子少,收得又快。今年麦子长得好,比去年大约每亩增收100多斤,今年是个丰收年。”
洪灾疫情叠加冲击,播麦既是保民生也是保安全
面对严峻的考验,安阳市施果敢之策,用非常之力,对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安阳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乡、村,甚至分解到每一个地块,确保完成全年56.13万公顷省定粮食面积目标。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小麦晚播少则十余日,多则两个多月,如何挽回“流失的时间”成为最大的难题。安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专项行动,落实排水、晾墒、抢时整地、晚播小麦“四补”措施,保证了全市麦播面积达到29.27万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9.06万公顷的麦播任务。
地膜覆盖、四补一促,藏粮于技才能节本增效
麦种撒到地里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由于小麦种得太晚,没有正常的生长量,穗儿会小,再加上抽穗儿晚,灌浆时间短,千粒重也会低,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心玲说:“我上班30年了,从没遇见这样的情况。”
12月份温度低,小麦种子难发芽,如果越冬时小麦的个头不够,就会被冻死。为了抢时间让晚播小麦赶紧出苗,安阳市农技专家们争分夺秒地商量对策。
滑县的农技人员纷纷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用地膜覆盖小麦,通过提高地温,增墒保湿,扩大小麦的生长量。而在相邻的内黄,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站长武贵州则带领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对小麦晚播的田块采取‘四补一促’措施。‘四补’即选择优良小麦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科学增施肥料,加大有机肥的使用,以肥补晚。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弱苗转壮苗项目,‘一促’到底。”
几十公里外的广润坡高标准金色麦田中,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格外显眼,它就是汤阴县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智能监控中心,能够对农田进行可视化监控和监测,并融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可视农业、农业气象、病虫害预警防控等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系统,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生态及生活环境,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一大批项目的带动下,安阳市小麦主产区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品种布局不断优化,通过节约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使农业节本增效,“藏粮于技”成效再次彰显。
麦苗促弱转壮,科学管护消除晚播影响
精心管护下,晚播小麦终于发芽,顽强地钻出地头。
今年2月下旬,王付强的小麦进入返青期时,已经赶上正常播种的小麦个头了。可是农技专家们到田间地头一会诊,晚播小麦的苗情跟正常小麦还是有差距。
“因为播种晚,这块麦田是典型的三类苗,现在应该抓紧施肥浇水,让小麦喝好返青水,吃上速效氮肥。”张心玲说。滑县县委、县政府免费为部分地区的农户供应化肥,免费实施“一喷三防”;农技人员也一趟趟来到地里,手把手指导村民科学管护;村民更是加强田间管理,用心呵护“麦宝宝”。
3月中旬,内黄县实施2022年晚播小麦田间管理促弱转壮项目行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全县晚播小麦统一喷施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剂等,补充养分、促苗升级、防治病虫害,起到促弱转壮的作用。
“五一”假期,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又对6个乡镇约11666.7公顷晚播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做好晚播小麦的麦田管理,促进晚播小麦生长,预防病虫害发生。通过科学、精准、有效的麦田管理,内黄县约2.28万公顷晚播小麦长势当时已接近常年水平。
为了确保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安阳市发放疫情期间农资运输通行证120张,确保春管农资顺利调运;开展了“科技壮苗”行动,成立了6个麦田管理专家指导组,分包9个县(市)区开展技术服务,指导群众因地因苗分类管理。各级政府筹措项目资金8861万元,在返青拔节期开展了6.6万公顷晚播麦田促弱转壮喷防作业,在抽穗扬花期组织1200余架植保无人机开展了12.4万公顷小麦赤霉病、条锈病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灌浆期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45.64万公顷,做到应防尽防、应治尽治,零星地块群防群治,消除了晚播影响,奠定了丰收基础。
机收会战正当时,颗粒归仓保丰收
6月6日,正值芒种节气。豫北大地上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由南向北,在滚滚麦浪中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最美“三夏”田中景,白马坡上更壮丽。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是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总面积50万亩。“这是我们培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虽然去年比正常年份晚种了10多天,但由于品种好、管理到位,长势好于往年,亩产预计超过700公斤。”滑县卓越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学杰兴奋地说。
在滑县万古镇杜庄村,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也如期举行,多台联合收割机激烈角逐,看谁作业效率高、漏籽少、留茬低。机收声、欢笑声中,一垄垄整齐站立的小麦呼呼倒下,分秒间分离出一车车金灿灿、饱盈盈的麦粒,装满千百仓储。机手脸上挂满自信,农民脸上溢满喜悦。
安阳“三夏”机收会战正在进行,全市调配联合收割机近9000台。为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防控升级,各县(市)区共组建了78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其中,“最美逆行者”机收应急服务队30余支,帮助困难群众应收尽收,实现颗粒归仓。(大象新闻记者 贾利超 通讯员 程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