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五金工量具产业远近闻名:年产钢卷尺15亿只,年产五金工量具1.5亿只,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产品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工艺环节——电镀。“镀得闪亮,才能卖得‘漂亮’。”虞城县电镀生态园的车间里,河南红螺工量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彦斌说。
眼前是一排排五金工量具固定架,工人熟练地把一个个螺丝刀杆嵌到架子上,在嗡嗡的机器声中,将固定架依次送进传输带。经过沸腾的化学水槽,蘸水、提出,不过10多分钟,原本颜色灰暗的螺丝刀变得银光闪闪。之后,再经过清洗、晾干、装配、打包,工量具被运往各地。
“蘸水的过程,就是电镀,是五金工量具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张彦斌说,金属表面与水槽里的镍、锌、铬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钢卷尺、螺丝刀等不仅可以增加亮度、硬度,还能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每次“蘸水”后,都需要清水冲洗,所产生的废水含有重金属,直排会造成污染。但在电镀生态园,废水处理完全达标。
达标排放来之不易。因为污染,虞城县工量具产业一度遭遇瓶颈。上世纪80年代,钢卷尺产业在虞城县兴起,一些村镇随之建起了电镀作坊。“一根电线,几个重金属水槽,就能电镀。”商丘市珂铭工量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生回忆,把工量具送到电镀作坊加工,虽然距离近、价格低,可质量差,有的“手一搓,镀层就掉”。更严重的是,废水不经处理排入沟渠,会造成严重污染。
后来,电镀作坊被明令禁止,梁生便把工量具运到浙江、江苏等地电镀。“那里虽然电镀质量好,电镀厂环保意识强,可远距离运输,增加了人工费、运费,价格优势没有了,哪有能力扩大生产?啥时候咱虞城也能有像江浙那样的电镀厂?”梁生说。
2016年,商丘市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县政府申请,建设电镀生态产业园。“先期投入1亿多元,运行中遇到困难,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才渡过难关。”电镀生态园负责人胡爱良介绍。2018年10月,投资10.2亿元的电镀园一期工程投产,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污水处理设备国内领先的综合环保智能电镀园区。
胡爱良带着记者一一参观处理废水的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看,废水经过处理后,比一般河水还干净。”各种废水分别经过10多道分质处理工序,再经沉淀、过滤、软化,最终形成中水,回到车间循环使用。
污水处理车间里,有一个小屋子,铁门紧锁,门上装着摄像头。门口绿色标牌上写: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胡爱良介绍,从生态产业园排出的水,关键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比如总锌,国家排放标准是1.0毫克/升,而电镀园的监测指标为0.0017毫克/升。即便如此,废水还要送到县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
没了后顾之忧,梁生感受到了电镀产业的潜力,“电镀园派人上门收货、送货,每吨金属的电镀价格比小电镀厂降了300多元。”
有了电镀生态园,政府乘势而上,扩大招商。虞城县对园区实施特许经营授权,通过政府监管、补贴、扶持等方式推动项目发展;清查县内重污染企业,纳入园区处理,实现污染统一治理;对入驻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培训、智能生产线引进、厂房租赁、专利申报等给予补贴和支持。
商丘市东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原来在外地做高端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到虞城县设厂后,很快拿到中航光电集团的订单。“3个车间,5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负责人李矿梅说。
河南合智新材料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防电磁、防辐射产品研发生产。车间里,两条生产线一刻不停。化纤通过真空镀镍、铜等,做成集成电路中的导电布。“有了环保型电镀支撑,我们一定能越做越强。”负责人孙林平说。
“目前,电镀生态园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全部建成,全部达产后可上100多条生产线,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吨。过去的电镀瓶颈变成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新优势。”虞城县委书记白超说。(人民日报记者 龚金星 马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