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地市新闻 > 正文

仰韶彩陶坊天时•对话河南文博|彩陶为什么大多是红色的?

仰韶彩陶坊天时•对话河南文博|彩陶为什么大多是红色的?
2023-06-27 14:35:30 来源:中华网河南
 

“到河南,喝陶香”“爱河南,喝陶香”,由仰韶彩陶坊推出的此类广告,十多年来,从户外高架,到城市地铁,从车站巨幅到社区抬杆,仰韶彩陶坊的品牌早已深植入心。1亿河南人在宴饮、接待和朋友聚餐选择上,“仰韶彩陶坊”对于消费者来说,早已成为自点率极高的产品。对于终端渠道商而言,“仰韶彩陶坊”则早已是他们吸引客流量的必备产品。

由仰韶文化,到仰韶彩陶坊,二者的相互成就和相互衬托,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对仰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并由此对中华几千年文明增加了更多自信。无疑,仰韶酒业在传统文化知识层面对社会的普及起着推波助澜的极大助力。

在众多陶器中,我们都知道或许都见过红陶、白衣彩陶、灰陶、黑陶,为什么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大多是红色的呢?——

01

原始烧造技术注定了彩陶的底色

“仰韶(文化)时期,不管是裴李岗时期,不管(是)仰韶时期,陶器都是以红色为主。那么早期陶器为啥是红色?这主要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工艺制作水平以及烧灶水平决定的。早期陶器最原始,是平地堆烧,没有窖炉。后来发展到半地下穴,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形成还原气氛,就是我们土话说的‘没办法捂火’,没法和周边的氧气断绝,所以在氧化状态下烧出来必然是红色。为啥到龙山(文化)以后,逐渐变成黑陶灰陶了?因为那个时候窑炉已经出现了。土话说,可以‘捂火’了,可以断绝周边氧气,可以有多余氧化碳进行还原。氧化碳,我们都知道是一种强化剂。这个还原状态下,材料才能变成灰色或者黑色。”

在登封窑博物馆,看着存放的史前各个时期的陶器,博物馆馆长李景洲对我们的提问这样讲解道。

02

自然地理与泥料取材铸就的彩陶基因

从地理角度和泥料的取材上,呈现红色的仰韶时期的彩陶有着更加天然的“基因”——

卡日曲,在藏语中的意思,便是指“红色的河”。它自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流出,流经大面积出露的第三、四纪红色地层,并携带大量红色泥沙,最终与冰川融水的涓涓细流汇集成黄河水的源头。2008年,卡日曲经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实地考察,按照国际河流正源确定标准,被确定为黄河源头,并于2009年通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

从两岸大山插云、峭壁耸立,到峡道狭窄、水急险滩,九曲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滔滔河水挟着滚滚泥沙,穿峡越谷,在5687米长的“跑道”上,一路由西到东、由高到低,在水面落差达4480米的“黄色丝带”上奔涌着,呼啸经年。

到了河南的三门峡,黄河一路穿过了海拔一两千米的黄土高原。这些新生代第三、四纪的、含有一定量铁质、颜色红黄而又有粘性的沉积物,覆盖在整个高原之上,薄的有几米,厚的则达几百米。它们干燥时坚固得象岩石一样,一遇雨水渗透,就会土崩瓦解。每逢雨季,在雨水渗透、黄河巨大水量奔腾倾泻的冲击下,黄土变成了流泥,悬浮在水中,随流而下。在遇到平缓开阔的地方,就慢慢淤积在一起,又经过河水千百次的涨水、落潮、冲洗、拍打、沉淀,含沙的粗泥慢慢沉积在下面,上面精细、均匀、纯净的黄粘土、红土也逐渐聚集在一起,这就是那具有可塑性的又有一定粘性、立性好的、原始社会先民们用来制陶的最好的天然原料。

据李湘生在《试析仰韶文化彩陶的泥料、制作工艺、轮绘技术和艺术》一文中论及,“我对彩陶原料试制的结果表明,古代黄河流域的先民们用以制作彩陶的泥料,是经过黄河及其支流水自然淘洗沉淀的黄粘土和红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周仁等同志认为:“黄河流城一带的土在化学组成上和古代陶片比较接近,我们只发现了红土和沉积土,它们的可塑性和操作性能都比较好,烧成温度也比较合适。”

由此可知,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制作受当时生产力水平所限,以红色为主的彩陶,是那个时代最原始的力作,正是这个以“土”为母体的、无声的语言艺术,不仅让山和水、泥和沙有了文明的记忆,更使亿万华夏儿女从此有了情感归宿和精神家园!(中报酒业 文/杨珊春)

标签: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