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雨,文明的胎记。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欢迎大家“读博”,本期我们来参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感受郑州“商都王朝”从古至今的豪浩之气。
历史的记忆不能随便抹去,无论岁月怎样把它往昔的繁华鼎盛消磨殆尽,抑或是乱世风雨早已将那前朝宫阙荡涤成一堆荒台废址,我们依然能够从一个城市的遗址博物馆里回望那如烟的往事,以及种种藕断丝连的文化印痕。
沿着文明的足迹穿越千年,那些被淹没在风尘烟雨里的文物珍宝、那些被蛮力滋养过的王都废址,今天,我们重新凝视,依然能够感受得到华夏文明从古至今的豪浩之气。
比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01
商都郑州:一座被文明唤醒的城市
与其说“郑州是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不如说“郑州是一座被‘文明唤醒’的城市”更加确切。
的确,郑州拥有3600年建城史。依据疫情之前2019年的统计数据,经济总量过万亿。在当今中国最发达的16座城市中,郑州拥有最早、最悠久的建城史。
这是一座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商文明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千年王都。考古发现,它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做都城,先后做过夏、商、郐、虢、管、祭、郑、韩的都城。这座城池,自公元前16世纪建城之后,3600年来,城址从未迁移,居民从未离去。岁月更迭,文脉不断,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都市,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极其少见。
很难想象,当代郑州仍然以紫荆山路为中心,川流不息的人车流动路线,依旧是3600年前的商代王都“内城外郭”的中轴线。从商都遗址考古工作中,我们得以了解遥远的郑州,当时商代王都的内城,便是如今的“南居城南路,北居金水路,东居城东路,西至顺城街”地域范围;而外城,则南至如今的陇海路。
这些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夯筑城垣组成的古代城池,经历3600年的风雨之后,如今安静地躺在现代化都市的“心脏”地带,无论城市框架如何扩大,无论四周的高楼如何变幻,终有一天我们会渴望回首来时的路,会去目睹依旧巍然屹立在地面之上的老城墙,会去体验在那里发现的众多冶铜、制骨、制陶作坊,以及那些雄浑的青铜重器、璀璨的金饰宝玉、天工的牙雕骨珍、拙巧的灰陶青瓷、旷世的甲骨朱书……
历史可以借镜。商都遗址作为中国城市发展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同时也是古老华夏文明的传递者和承载者,它不仅为今天的商贸郑州记录着过去,也为未来的千年古都留存着今天。一如她走过的几千年灼灼岁月,不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链条中继续谱写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
02
仰韶彩陶坊:从商贸郑州向全国流播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今天的郑州,依据它先天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时代发展的东风,城区的面积也由几千年前的2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342.1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早已突破千万,尤其是“米字形”高铁架构的落成,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使得这座千年古都更加生机勃勃。交通的便利每天迎来送往的客流量不计其数,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然而,站在二七广场、游览如意湖、拜谒黄帝故里……有几个人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又有几个人知道,仰韶文明的结晶为华夏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多少丰富的物质条件?
郑州与仰韶的结缘,无处不在。早年,考古人员对二里岗和南关外的调查中,发掘到了数量丰富、色彩斑斓的陶片;1952年对商代遗址地下文化层考古,得遗物45箱,大多是残破的陶片,磨光的石器;1956年,郑州白家庄夯土墙考察,从上至下,先后是宋代、唐代的瓷片、砖瓦,战国时期板瓦和一些陶片……它们都是带有郑州地区典型特点的仰韶文化遗存。
所有的陶,皆为仰韶彩陶的传袭和裂变。如今绽放华彩的乐章,必有历史深处的回响!
与文明的流播一样,仰韶酒业携仰韶彩陶坊上市后,立即高位占领省会郑州、商贸郑州。经过十余年的市场深耕和仰韶彩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领跑在豫酒振兴的大道上。
“仰韶彩陶坊在郑州市场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目前‘人和’与‘地利’销售最为强势。我们根据整个郑州的区划,在各个区域内相继成立了四五十个办事处,这些办事处销售人员每天奔走在郑州的各条街道,在‘深挖扩面’的市场销售工作中,我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人人都会讲地利、店店都会卖地利、条条都是样板街’,强攻C端,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常态化’开展工作,做强团队,做强市场,做强商业链。”彩陶坊郑州市场总经销商负责人徐翠说。
这是仰韶彩陶坊用汗水浇铸的品牌之花,是新时代商贸业在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是仰韶彩陶坊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之势,更是郑州作为中国商贸之都绽放的文明之花。(中报酒业 文/杨珊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