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胎记,华夏的骄傲。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欢迎大家“读博”,本期我们来参观全国唯一的小麦博物馆——河南温县小麦博物馆,解码古温麦香的“天地人和”,品读一粒小麦的“前世今生”。
中国酒曲,始于仰韶。2022年6月,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河南省豫酒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河南仰韶酒业集团承办的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在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河南渑池成功召开。
此次活动,是基于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现后,仰韶从文化与曲酒酿造理论层面,对中国酒曲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系统化、深层次的探源与挖掘。
众所周知,酒曲相当于我们现在蒸馒头时所需的酵母,它以小麦等为原料,培育出具备多种酿酒功能微生物的糖化剂和发酵剂,为酿酒发酵提供原动力,进而分解为成百上千种香味物质。因此,小麦除果腹外,也是做曲和酿酒的最佳原料。
那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麦,它的起源在哪里?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小麦文化,又有着怎样的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优质小麦之都”温县、全国唯一的小麦博物馆,一切都有了答案。
01
河南小麦看温县
关于小麦的起源,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长久以来,对于小麦只流传着“人类最古老的粮食”、“神赐给人间的食物”等称谓,似乎表明小麦是和人类一起诞生的。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小麦的,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小麦曾多次出现。
春秋时期,小麦在中原地区已经较为广泛种植。明代,小麦成为主食界顶流。明清时期,小麦栽培地区得到进一步拓展。其中,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约有一半人口,均以小麦为食。
焦作温县处于河洛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在小麦种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春秋战国时期,小麦种植技术在此地已非常成熟。上世纪50年代以来,温县不仅创造了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小麦亩产千斤”等一个个高产典型,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业内也有了“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焦作小麦看温县”的说法。
与四大怀药、太极拳一样,这片土地的慷慨馈赠,让温麦成为怀川大地的又一张名片,也为河南树立了优质小麦的标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会落户在这里。
02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小麦文化
温县小麦博物馆位于该县粮食高产核心区祥云镇,馆内按照麦之源、麦之脉、麦之梦、麦之乡4大部分,通过生态、实物、局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小麦的历史文化、小麦的演变与传播、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地位与贡献,以及温县在小麦方面的建设成果等,诠释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小麦文化。
在小麦博物馆展厅,古代农耕文明的实物复原图景栩栩如生,仿佛穿越到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刀耕火种、拽耙扶犁的年代。同时,诸多盛装小麦的出土文物陶仓楼造型精美、气势恢宏,温县小麦优质品种标本则记录了温麦走过的每一个足迹。
温县小麦博物馆负责人石佳梦介绍,小麦博物馆始终围绕着“传承、展示、权威、科研、科普”的理念,旨在将其打造成为中原种子研究的“硅谷”,河南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粮稳则天下安。一部粮食种植史,就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在温县建设全国第一个小麦主题博物馆,对于记录、展示、传承小麦种植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温县、焦作乃至河南小麦的影响力也有重要作用。”
“粮为酒之肉,酒为粮食精。”作为做曲和酿酒的最佳原料,小麦在中国白酒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的名优酒企,都在用河南小麦作为制曲原料。河南小麦已成为中国白酒业的中流砥柱。
豫酒龙头仰韶酒业集团打造的仰韶彩陶坊酒,经过多年市场深耕,早已成为消费者心目当中的豫酒典范。正所谓“好粮酿好酒”,仰韶酒业从酿酒原料的绿色生产出发,保证了彩陶坊酒的品质,从而让消费者喝得健康、喝得放心!(中报酒业 文/杨珊春)
标签: 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