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地市新闻 > 正文

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漯河博物馆墙体上为什么布满了汉字?

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漯河博物馆墙体上为什么布满了汉字?
2023-06-28 09:36:59 来源:中华网河南
 

文明的胎记,华夏的骄傲。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欢迎大家“读博”,本期我们来参观漯河博物馆,感受漯河上万年历史的文明发展历程。

从郑州上了京港澳高速,一路行驶过程中,“爱河南,喝陶香”的仰韶彩陶坊户外广告牌时不时会出现在视野里。走至漯河段北段,一个“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的广告大牌会同时吸引车行人的注意。

漯河以这样的广告语为其城市精确定位,不仅可以唤醒更多人对传统文字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深入漯河这座城市后,它像似为后人搭建了一条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在进入这条隧道之前,今天就让我们先去漯河博物馆走上一遭。

借仰韶彩陶坊之力助推社会公众走近华夏文明、深入了解古今历史,公益之外,这不仅是公众之福,更是仰韶彩陶坊在文化深耕中对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4月21日,《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栏目组来到漯河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朱振甫的引领与讲解下,感受到了上万年漯河历史的文明发展进程以及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

01

《说文解字》,为我们轰然打开中华文明的大门

漯河人对许慎的纪念,唤醒了我们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字的记忆。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他那部《说文解字》流传下来,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商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了,哪里还会谈到后来的隶真楷?

一部《说文解字》,收录了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共10516个字,全部以小篆书体写下来。许慎对每个汉字都作了字形分析、字义说解、字源考究和声读辨识,上可考甲内文金文形体的结构意义,下可证隶真楷书发展的流变。他还给汉字建立了540个部首,使得我们在查汉字时更加方便,是历代学者研究汉字演变不可缺少的一把钥匙,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中国历史文献,所以涉及中国古代的学科都要从这里寻找线索及答案。

02

古代契刻符号,汉字的滥觞

8000多年前,先民们的思想大概与我们一样,需要在固定的载体上留下一些痕迹,他们将所思所想刻在自认为可以长时间留下来的器物上,比如陶器、石器、骨器等。

8000多年后,人们从考古文化层中发掘出土了这些珍贵的器物,在这些器物之上,我们猜测,我们想象,我们破译,然后考古学家们给它命名为“契刻符号”,就是这些符号,历经时光流逝,慢慢地变成了我们汉字的象形和寓意。

也正是这些契刻符号的发掘发现,竟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

“这些契刻符号,是考古人员1987年在漯河的贾湖遗址中发掘发现的,当时出土的这个契刻符号共有17例之多,这些符号大多都刻在陶器、石器和骨器上,当时曾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据专家考证,其中有许多符号的形体刻画已与安阳阴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非常相似。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些契刻符号是(我国)有关汉字起源最早的实物见证。”朱振甫向我们这样介绍道。

专家认为,在古代这些契刻符号是在表达一种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内容,它承载着契刻者一定的意图和愿望,已经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有资料显示,世界公认最早的文字是两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距今5500年。在贾湖遗址未发现以前,我国最早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甲骨文,比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要晚一些。但贾湖遗址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8000多年前龟甲上的契刻符号,这些符号很可能就是汉字的滥觞。这些重要发现,让今人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如今,当我们在高空航拍凝视漯河博物馆时,那满墙的汉字使得整个博物馆更加古朴厚重,这不仅是漯河人对许慎的追忆,更是我们华夏儿女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一种敬仰!(中报酒业 文/杨珊春)

标签: 漯河博物馆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