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胎记,华夏的骄傲。仰韶彩陶坊,对话河南文博!欢迎大家“读博”,本期我们来参观汝窑博物馆,在观瞻这“似玉非玉而胜似玉”,“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瓷色泽。
仰韶时期的彩陶文化延续数千年,从史前到宋代之前,陶器基本承载着人类实用、观赏以及祭祀的多重功能。直到宋代,瓷器才全面替代了陶器,宣告瓷器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均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从陶到瓷,人类走过了漫长的文明发展史。
今天,当我们一起欣赏汝窑遗址上出土的汝瓷时,在感受宋人卓绝的文化品味、淡远的审美境界和对生命的超然感悟时,我们透过这千年美学和烧制工艺上的登峰造极,是否会想起炉火里曾经的“彩陶”模样?正是人类对自然、对生命、对艺术审美的不断追求,才让几千年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向前迈进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比如现在各大博物馆展出的史前文物中各式各样的彩陶,包括今天我们喜欢的汝瓷。
01
发掘文化遗产,几代文博人努力寻访汝窑
汝窑博物馆以及汝窑遗址展示馆就在今天的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为寻访汝窑遗址,我国几代文博工作者付出了巨大努力。
清凉寺村,北依汝水,西傍伏牛,有着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和瓷器烧造传统。依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清凉寺窑约创烧于晚唐五代,北宋中晚期是清凉寺窑烧造的鼎盛时期,不仅器形更加丰富,釉色及装饰手法也更为完美,为北宋晚期供御汝瓷的烧造打下了基础。
据宝丰县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宝丰汝窑博物馆馆长王团乐介绍,自1987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清凉寺汝窑遗址先后进行了14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汝窑瓷器标本,且许多器型都是传世汝瓷中前所未见的。多年来,在他的努力和主张下,汝窑博物馆在2010年开始规划设计,经过国家批准批复后,2012年遗址展示馆开工建设,2014年汝窑博物馆开工建设。2017年元月,遗址展示馆、汝窑博物馆相继对外开放,现有馆藏文物22,000余件,展出文物1,000余件,其中20余种器型为传世汝瓷中未见,目前现有一级文物5件。
02
陶瓷艺术的至臻至美
“似玉非玉而胜似玉”,“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对清雅素净、温润古朴美如玉的汝瓷色泽最美妙的描述。因此,在宋代“汝窑、钧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中,汝窑排在了首位,历来有“汝窖为魁”之称。
“汝瓷非常尊贵,它本身在历史上太少了,是最精美的陶瓷,而陶瓷里头,没有再比它更高级别了。”访问当天,王团乐主任进行文物介绍中时,不断发出这样的慨叹。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由宫廷直接垄断或派职官进行监烧,专为宫廷显贵烧制御用品。为了显示皇家的独尊,产品禁止在民间流通和仿制。
对汝窑遗址的保护和对汝瓷研究的专注与热爱,给王团乐本人的生活与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他在清凉寺遗址保护和发掘过程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在一些发掘过程中全程参与。
“由于汝窑在五大名窑中工艺复杂,烧制技艺难度极大,烧制过程工匠们不惜工本,我们看到汝瓷‘似玉非玉胜似玉’的质感,事实上是工匠们在釉中掺入了珍贵的玛瑙,因此,烧出的天青、天蓝、豆绿等釉色,在我国的陶瓷艺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至今仍难超越,同时也折射出了宋代‘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哲学与审美理念。” 在众多汝瓷文物间讲解的过程中,王团乐对每件器物的讲解如数家珍。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今天,当记录着人类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画卷向我们铺展开来,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无论是石器时代一万多年前的土陶,还是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彩陶,还是当今我们正在使用的高科技陶瓷,这些历经漫长、各类繁杂、工艺特殊的中国传统陶瓷发展,无一不浸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更凝聚着几千年华夏文明延续的厚重力量。(中报酒业文/杨珊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