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法制 > 正文

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让正义“提速”

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让正义“提速”
2022-03-11 13:02:10 来源:法治日报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也给司法审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人民法院坚持以新应新、以变应变,推动理念变革、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积极构建完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让正义“提速”,成为中国法院的一张亮丽名片。

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实现新突破

最高人民法院2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国3500多家法院100%开通“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功能,通过移动端统一入口提供立案、交费、开庭、送达、保全、鉴定等“一网通办”诉讼服务,实现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全天候“不打烊”、全流程“零跑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二三九厂)机械加工部数控组组长戴天方曾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参观智慧法院的建设情况。“我了解到很多先进的做法,并从中感受到人民法院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比如配备到街乡、社区的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终端,为当事人提供常见民事纠纷的可视化诉讼风险提示,帮助当事人有效识别和避免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渠道解决纠纷;24小时智能诉讼材料交转柜、‘胶囊法庭’等全天候、零接触的智能设备,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减少了疫情传播风险。这些都是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缩影,不仅开辟了司法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搭建了疫情防控中的办事‘便利桥’,更畅通了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戴天方说。

“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3万件纠纷在平台调解,每分钟就有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最高法立案庭庭长钱晓晨说,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最高法“总对总”合作单位增至11家,2021年全国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分别是2018年的48倍和18倍。

钱晓晨同时表示,人民法院开展“一站式”建设,不会因为有了在线服务就忽视线下服务,更不会用“指尖诉讼”“云上解纷”代替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对不愿意、不擅长使用网络应用的当事人,人民法院提供服务“多选项”。四级法院建立绿色服务窗口,提供诉讼辅导等贴心服务,帮助老年人等群体现场或线上办理诉讼事务。

构建形成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同比增长8.94%;在线开庭127.5万场,同比增长48.94%;在线调解案件1084.12万件,同比增长43.86%。在线诉讼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已基本形成。

全国人大代表、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一作业区资料班资料员孙雨飞曾多次到人民法院实地了解工作情况,对此感受颇深:“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助力诉源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也增强了审判工作的公开透明度,真正实现了阳光司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效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突出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以及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去年6月以来,最高法先后发布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个规则,我国互联网司法从技术领先迈向规则引领,为世界互联网法治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最高法副院长沈亮表示,这有效填补了我国在线诉讼领域的制度空白,构建形成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实现了互联网司法模式从实践探索向制度构建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1月1日起,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以专条明确了在线司法活动与线下司法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味着在立法上已确立了在线司法与线下司法并行的基本司法形态。

“互联网司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互联网+司法’,更重要的是从诉讼制度层面,构建起一套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保障司法有序在线运行的程序规则体系。”最高法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说,最高法出台的三个在线规则,正是在现行诉讼法律制度框架下,对在线司法活动作出的全方位规范。三个规则的出台,有效覆盖了司法活动全领域,贯穿了审判执行全过程,为在线司法“定标尺”,为程序适用“立规矩”,为技术应用“明边界”。

推动互联网司法均衡有序发展

“2021年,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从有到优’,由‘推进系统建设’为重点,发展到以‘提升用户体验’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说。

“智慧法院建设在疫情期间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持续不断完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同时持续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有效提高司法审判质效。”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此高度评价,“2021年人民法院坚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智慧法院建设迈上新台阶,助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现在,当事人利用一部手机即可实现网上跨域立案、在线举证质证、电子卷宗查看等操作,非常方便快捷,司法便民利民程度明显提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文书智能生成、类案识别推送、区块链电子存证等智能化应用,审判效率明显提升。”

1月19日,最高法支持建设的“清华大学互联网司法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人民法院将汇聚多方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全方位深化互联网司法科技创新,积极攻克类案智能检索、电子卷宗语义识别、区块链数据隔离核验、司法大数据深度应用、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不断拓展技术应用维度和深度,提升技术服务司法审判的广度和精度,推动形成以数字化为基础、以网络化为载体、以智能化为支撑的“智慧司法”体系。

“目前,人民法院互联网司法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试点探索和建章立制的阶段,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在精准落地、积厚成势、巩固提升上,我们将以全面落实‘三大规则’为抓手,着力推动互联网司法均衡有序发展、深化互联网法院建设、加强司法科技创新应用。”何帆说。

据了解,今年3月1日,最高法将“中国移动微法院”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将集成整合调解、立案、阅卷、送达、保全、鉴定等全国通用诉讼服务功能和地方法院特色服务功能,支持人民群众集中查询、办理全国法院的诉讼和调解等事项,实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解决以往各级法院网上服务访问入口多、选择难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一站式”办理各地法院诉讼和调解等事项的司法需求。

标签: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