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南阳味】儿时过年,渐行渐远的记忆

【网络中国节·南阳味】儿时过年,渐行渐远的记忆
2021-02-18 08:58:27 来源:中华网河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都是年”。一晃又是腊月半间了,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走来了。每当此时就情不自禁串联起儿时过年的点点滴滴……唤起60后和70后这两代人无尽的回味、思念与眷恋。

写春联

父亲是一位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不管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都写得刚劲有力。每年腊月二十刚过,足有半个村子的村民都拿着红纸陆续来找父亲写春联,父亲就把桌子置到院子外,院里院外也要热闹一阵子。大人们帮折纸裁剪晾晒,小孩们一旁站看父亲写字,口里不停地读念春联内容,偶尔读到白字引来一阵笑声,父亲边写边给围看的孩子们讲春联的词意。裁多大儿尺寸、写什么内容、什么房屋张贴等等,每个环节父亲都做得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清楚记得每天都要写到天黑,每年都要写到除夕,墨水都要用去几大瓶,总是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但父亲乐此不疲,他常说:“春联是春节里最能体现的民俗文化,写春联贴春联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熬年夜

也许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习惯与说法,说是这天晚上如果睡觉做不了好梦,就意味着一年不顺利。于是,到了除夕夜,鞭炮放完饺子吃罢,一家人就围坐在木柴火炉(盆)旁,有说有笑。奶奶讲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闻旧事,母亲唠嗑些一年里村子里发生的趣事喜事,父亲寓教于乐给我们姐弟几个讲名人故事,姊妹几个相互猜猜谜语、说说笑话儿……在那个没电视没手机的7年代里,除夕夜也过得充实、温馨和快乐。

听着听着聊着聊着一个晚上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鸡叫了,天要亮了,期盼已久的年盼到了。小孩们就迫不及待抢着出去放鞭炮,谁家放的早谁家就“接福纳祥早,祛魔除瘟快”。“薅个麦儿活一百、薅个蒜儿活一万”,趁太阳还没出来,小孩们就赶快跑到菜地旁麦田里,薅根蒜薅棵麦苗装在新衣服的口袋里,等太阳出来时再扔掉,意味着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捡鞭炮

刚一踏进腊月门,小孩们就天天扳着小指头数着还有几天过年,因为过年能够穿新衣、吃好饭,而最令他们期待的当属过年必然要放的鞭炮。放鞭炮这一活动集结浓缩了男孩们感兴趣的元素。小伙伴们一起围拢点火、一起四散逃开、一起欣赏爆炸效果……

从除夕夜到初一早上,只要一听到鞭炮响声便分头奔去,在燃过的鞭纸屑里扒来扒去,碰到一个,便手捏脚踩,连忙捡起装进新衣服的口袋里。初一早上吃过饺子后,三三两两的孩子便从四面八方聚到打麦场上,既要展示“战利品”,更要过过放鞭炮瘾。有的手里拿着一截点着的香,有的拿盒火柴,有的燃着一根烟……把鞭炮远远地放在地上,弯着腰探着头,怯怯地向前移动,近了,近了……乜斜着眼,一手捂着耳朵,一手哆嗦着用火苗往引线处猛地一戳,一刺溜转身往回跑,鞭炮炸响了,炮烟缭绕、纸屑乱飞,大伙儿一阵欢呼。小小的鞭炮,玩法五花八门,足以显示小孩子的智慧。有的把鞭炮从中间撅断,形成一个“V”形,点燃藏在里面的炮药,迅即退出去好远,发出“嗤嗤”的声响;有的从那些哑炮中选出两颗,从中对折起来,然后从对折处对立码放,再从对折处一一点燃,只听“哧哧”两声,二者相互喷出火焰并旋转起来;还有的把鞭炮点燃后,迅速塞进破旧的瓶瓶罐罐中,稍后传来闷响“立体声”,威力较大的鞭炮,能够把瓶瓶罐罐炸得四分五裂,甚至被炸飞到半空中;更有调皮捣蛋的伙伴,利用鞭炮玩起了恶作剧。他们把点燃后的鞭炮,或插在猪粪牛粪里,或扔进水缸里、池塘中,“砰”的巨响后,粪便乱飞抑或水花四溅,便引来一阵狂欢与嬉笑,也不免招来大人们的呵斥与责骂。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习俗的演化,儿时的年事年味渐行渐远,已幻化为一个记忆。岁月如梭,年华似水,那种记忆犹如一壶醇香悠长的老酒,在岁月的年轮里飘香,在那代人的内心里回荡……

(作者:内乡县王店镇 张红举)

标签: 网络中国节 南阳味 儿时 过年 记忆

(责任编辑:王怡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