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灌张镇郭营村,一排排一人多高的葡萄架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一条条葡萄藤沿着葡萄架攀爬蜿蜒,绿油油的藤叶下挂满了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
“来,尝尝咱们的巨峰葡萄!”走进一家果园,女主人就热情地招呼道。
同行的郭营村党支部书记刘铁栓告诉记者,目前郭营村的葡萄刚刚开始成熟,靠近默河边的绝大多数地块土壤肥沃,还需要15天左右才能进入成熟期。
据了解,郭营村从2011年开始引进葡萄种植,如今葡萄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一张“王牌”。
在村会计吕满登的葡萄园里,老吕正和老伴儿摘除新发的嫩枝、拔着新长的嫩草。虽然汗珠挂满了脸颊,湿透了衣衫,但他们依然在辛勤地劳作。
“吕会计可是我们村的葡萄种植专家,技术一流,种出的葡萄个大、饱满、色好、味甜,每年不用出果园儿,3亩葡萄就被提前预定完了。等成熟了,只管包装发货就行了,每亩地毛收入在150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刘铁栓介绍到。
吕满登脸上霎时乐开了花,连连摆手,“哪里哪里,过奖过奖!”
吕满登是郭营村2011年最早开始种植葡萄树的农户之一。当时村里引进种植时,绝大多数农户都不敢种植,害怕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不愿种植。吕满登作为村干部,带头种植了3亩地,为群众起了示范作用。他从零开始学习种植技术,购买了葡萄种植书籍,天天看、天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心钻研什么株型最好、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套袋儿、什么时候用什么药防治什么病虫害等等。他还让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的驻村工作队邀请果树专家,多次到村里现场指导果农学习管理技术种植。经过十多年经验的积累,吕满登实实在在成了一名葡萄种植的行家里手。在他的带动下,郭营村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如今的500余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的务工。一些葡萄种植大户,如常耀丽家,在葡萄管理过程中,经常需要打药、除草、浇水、疏果、抹芽、套袋等人工作业,吸引郭营及周边村群众前来务工。
“我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挣60元。一年下来也能挣个几千元补贴家用,比自己家地里的收入还要高!”正在地里帮忙管理葡萄的脱贫户王国娥大姐告诉我们。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像灌涨镇、赤眉镇等立足当地实际,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乡镇不在少数,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也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剑如是说。(供稿:赵林平 赵花周)
标签: 河南内乡:葡萄架下笑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