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小学聘请的所谓“金牌外教”涉嫌非法就业,有的只有初中学历,有的留有案底……近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黑外教”案件。一中介机构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4名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自我标榜的“金牌外教”,实际却可能只有初中学历,这的确让人大跌眼镜。外教市场的话题,可能显得相对小众,但却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些培训机构,几乎随便拉来一个外国人就可以充当外教。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幼儿园开始追求“国际化”,外教数量多少,几乎成了一块招牌,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外教市场乱象的衍生。而对部分家长来说,为孩子找到一个外教,似乎成了一种“炫耀性消费”。在这样一种双重现实中,外教之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客观说,即便抛开培训机构和家长对于“国际化教育”的盲目投入和追捧,外教增多,其实还是具有一定必然性。这是社会开放度提升、教育多元化的一种体现。但是,与这种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比,在外教引进,身份资质规范等方面,目前的管理介入仍显得滞后。报道中就提到一个细节,重庆市外国专家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外专部门会对外籍人员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网上预审和现场核验,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手段,除非材料有很明显的破绽或疑点,很难查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
不过,除了要提升技术手段,目前对外教的规范,更重要的还是监管态度要跟上。有分析指出,在我国,只有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书的学校,才可以聘请外教;而具有外教聘请资质的学校才可以给外教办理《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类居留证件,合法使用外教。但关键问题是,这一点在日常的管理中是否落实得打上一个问号。
有从事学前教育的知情人士就表示,教育机构往往出于利益驱动,而对外教采取放任的态度。一些幼儿园即使对内情心知肚明,也不会提出质疑,因为“原本保教费一两千元的幼儿园,打上国际双语的招牌后,收费能涨到三五千元,家长还愿意买单,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说明,规范外教聘任,不能靠市场主体的自律。要避免一些教育机构拉来一些资质不明的外教“滥竽充数”,相关部门有责任加强监督。不能因为目前外教数量尚不多,就忽视其中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打着国际招牌的培训机构,更应该重点监督。
而在家长的角度,对于所谓的外教、国际化教育的消费热情,也应该更理性。送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虽好,但前提是要找到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如果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接受的是外国人的教育,就可以赢在起跑线上,未免过于天真。至少,在选择外籍教师的过程中应该更谨慎。比如,有外教自称,自己从2015年起先后在重庆市多加幼儿园担任英语外教,却没有任何一个幼儿园提出看他的学历证书。这方面幼儿园受利益驱动“睁只眼闭只眼”,但家长却应该多一些心眼。
规范外教市场的乱象,管理部门首先得正视其中的社会需求,如果一刀切地堵,肯定不是办法。最重要的还是得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加强管理,让这个市场更加透明。无论是外教的引进,还是培训机构的聘任,在程序上都应该更规范,也更容易被监督。当然,面对各种形形色色、难辨真假的外教培训机构,家长消费还请更理性。(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