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20日,通过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2019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旨在强调粮食、营养和健康对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生态系统的依赖关系。
地球上的1300万种生物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形成了一个生命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个层次的多样性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也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有两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为人类提供了绝大部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间接价值是它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及调节气候等。此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还在于可以提供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使光能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包括有机废物、农药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等。
但是,由于城市和工厂大量占用土地并排放有害化学物质,自然的支持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恶化。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2月22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里,地球上约20%的植被表面的生产力有所下降。土壤、森林、草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及农作物和牲畜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正在丧失。植物、鸟类、鱼类和真菌数量也都在下降,为世界3/4的农作物提供基本服务的传粉媒介正面临威胁。所有这些,都使人类的粮食和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今天人类发展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不保护生物多样性,未来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当然,从科学角度而言,也应当看到生物多样性也随着人类的行为和自然的机理,产生了此长彼消的变化。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一个项目组进行了世界各地多年之前跟踪和统计的物种检测研究,选择了100年中包含超过35000个不同物种观测。结果显示,几乎80%的群落在物种组成方面发生了变化,59%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示增加,41%有所下降。因此,与其说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不如说生物多样性发生了变化。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布尔也提出了一个相似的观点,人类在使很多物种消失的同时也在创造很多新物种。在过去的12000年中,科学家记录了1359种动植物的灭绝。与此同时人类迁徙动植物891种,驯化743种,共计1634种。但是,灭绝的物种是否与新产生物种持平,还需要研究来证实。
更何况,人为产生的物种与自然形成的物种相比,在进化上往往是短暂的——人们在几十年时间里创造的转基因棉花和玉米,无法与有1000万年演化时间形成的松树和云杉同日而语。在数百万年时间以自然演化方式形成的物种的基因多样性一旦灭绝,就难以靠转基因或克隆来恢复,而且像狼或者鲨鱼等关键物种的灭绝,将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因为没有多少动物能替代这些处于生物链重要位置的物种。
为了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应当约束人类无节制的土地占有行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表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转换,森林被砍伐用作农田、城市、工厂以及道路,绿色不断被混凝土替代。其他原因还包括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过度捕捞、入侵物种的扩散和气候变化。因此,从限制土地转化着手,避免过度开采和工业化污染,应是促使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的首要任务。(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