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久病无良方!拿出卖公民信息的帮凶企业怎么办

久病无良方!拿出卖公民信息的帮凶企业怎么办
2019-08-09 11:12:47 来源:光明网

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发现每天有大量骚扰电话从这里打出,成千上万条含有个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的“文件”在大量微信群内“裸晒”,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

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是个老问题,新华社记者这次卧底调查出来的,其实也不算新发现。新闻中提及“数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银行,特别是曾贷过款的银行客户;二是房地产中介,比如我爱我家、麦田、链家等公司的一些客户经理,拿着‘资源’跳槽而来。”新闻中所涉及的企业,都属于早已被谴责过很多回的帮凶企业类型。之前全国已有过多例房产公司职员因为出卖公民信息而被追究刑责的。所以,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信息,我们最大的感受恐怕是悲凉,这事难道就真的没办法管了?

这一次因为新华社直接点名几家大企业,公众视线也相对聚焦,但能否倒逼这些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更多心力,也还是未知数。

从报道来看,不同企业的问题还不一样,有些是管理方面的,比如银行、房产公司。因为业务员接触到了大量客户信息,然后私下倒卖,或者是带着这些客户信息资源跳槽到别的公司。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说,确实很难完全杜绝职员接触到且贩卖客户信息,更多只能寄望于打击具体犯罪的人。这些倒卖信息的职员,毫无疑问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问题在于,由于受害者分散,而且并不知道自己被什么人出卖,无法主动维权。这就要求警方集中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还有些企业是主动参与个人信息贩卖,比如新华社的报道提到百度公司,“明码标价100-150元引流一条个人信息”。看起来,该公司只是打造广告平台,用户是“自愿”填写的,但对于想要获取个人信息的企业有没有严格审核流程,会不会以这样的业务形式,变成贩卖个人信息的帮凶……都是疑问。这种引流业务,往好了说是搭建供需之间的桥梁,一旦滥用则有可能变成纯粹的公民信息贩卖的帮凶。可因为这种模糊性,也就很难明确企业的责任。

从源头上来看,个人犯罪隐蔽性强,企业责任又很难明确,也就难怪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久病无良方。过去一些房产职员被追刑责的案例中,房产公司该承担什么责任普遍并未被提及。不管企业管理上有多少苦衷,买房、租房、浏览网页等而导致的个人信息毫无安全保障,企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除了呼吁警方等加大打击力度之外,相关部门也应倒逼企业从治理源头多多思考和发力。

舆论要持续敦促这些企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社会声誉会影响企业业务,想要更长远发展的企业,必须更多考虑用户信息安全。公司自觉的同时,也建议相关机构能定期出台第三方的行业报告,客观评估行业内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作为和成效。这相比个体感受更客观、更全面,一旦这样的榜单具备公信力,对于企业也会形成更有力的威慑和约束。(敬一山)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