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回归真实与本真!“人造肉”商业概念游戏下的权利更重要

回归真实与本真!“人造肉”商业概念游戏下的权利更重要
2019-08-13 10:50:00 来源:光明网

8月11日《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预计9月面市。即将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饼”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已邀请很多老上海市民进行对比测试,大多数品尝者分辨不出二者区别,而其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与真肉接近,“零胆固醇”也成为另一卖点。

人造肉作为商业风口,已被炒作很长一段时间,利用公众对“人造肉”的好奇心,资本市场也确实火了一把。在此大背景下,国内相关机构和组织乘势而上,借势而为,也在理情之中。中国第一代“人造肉”的呼之欲出,给持续升温的“人造肉”概念又加了一把火,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和消费卖点。

公众印象中的“人造肉”,更具有“种肉”的属性,就像神奇的魔法那样,拿出一小块肉“种下”后,利用培植液或催长素等辅助品,在短期内实现大量的复制。专业上讲,利用动物干细胞为母本培养和生产并不困难,且已付诸实践和生产。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研究团队研发的人造牛肉,其法是从活牛身上提取干细胞,然后把干细胞放进有营养液的器皿中培育出肌肉组织,最后形成肌肉纤维。

时下流行的“人造肉”概念,其实是具有真肉口味的豆制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加入了植物油和其他一些助剂,经过加热和挤压而获得类似于肉的质感,通过调味成分去模拟肉的味道。这跟传统的把猪肉做成牛肉的味道,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在大量添加剂的辅助下,“鱼香肉丝”可以有鱼的香味,也有肉丝的样子,却没有真正的鱼,也没有一丝肉的影子,照样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

“人造肉”所追求的,是在提供原汁原味的“味道”后,颠覆食物的成因构成,实现最大面积的替代。为了让此种方式获得真正的情感接受与价值认同,研究者为其赋予了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环保两种内涵。一是随着人口的井喷式增长,及至到地球100亿人口之际,动物肉的供给能力已难以满足,只能实现更为简单高效的植物肉替代;二是生产动物肉带来的环境压力更大,污染也更为严重,同时过高的脂肪摄入并不利于身体健康,“没有胆固醇”的卖点也足够诱人。

“人造肉”汹涌而来之际,公共利益与消费权利则更值得正视。其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忽视食品安全这个最关键的要素。无论采取何种工艺,什么原料生产的食品,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这个最基本的原则。所使用的原料,添加的辅助剂和采用的生产工艺,都必须保证其安全有效性。二是不能借用概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形成市场欺诈行为。时下,借助于“绿色养生”的概念,假肉比真肉还贵,这种现象既不正常也难以持续。除了消费者保持足够的理智与清醒,监管部门同样需要不被乱花所迷,保持韧性与定力,让“人造肉”归于真实与本真,成为消费者多元化的选项之一。(唐 伟)

(责任编辑:耿倩)

为您推荐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