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红旗渠“工二代”把工地干成一座座诚信学校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红旗渠“工二代”把工地干成一座座诚信学校
2019-09-03 08:42:01 来源: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9月2日上午,2019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采访红旗渠诞生的“工二代”,绝不建豆腐渣工程的新城建设项目经理李江福。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红旗渠“工二代”把工地干成一座座诚信学校

50年前,林州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通水。

50年后,红旗渠建设者的后代中,一名叫李江福的农民工,秉承着坚韧不饶的红旗渠精神,从搬砖和泥做起,干出了中原大工匠、中原城乡建设大工匠、河南省技术创新能手、豫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他先后带出14万乡亲进入城市,成为承担多个工程的项目经理,“从没拖欠过一名工人的工资,从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从没有一起工程质量投诉”,并使工地成为一座座“诚信学校”。

小学徒的“逆袭”

李江福党建办公室的墙上,贴满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激励鼓舞他的法宝。但他最着重提到的还是红旗渠精神,李江福说,自己这辈子和红旗渠的渊源太深。

李江福的父亲李章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渠的修建者之一。

那时的林州,水贵如油,全县只有百分之一的土地能够正常生产,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只能看老天眼色吃饭。

李章拴和老乡们一起,一锤一钎,在太行山腰开凿出1500公里的红旗渠,从此改变了林县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林县人民的“母亲渠”。

从小耳濡目染,李江福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

1983年,20岁的李江福,跟随林县“10万大军”走出太行,在工地当上了小学徒。

起初,他只是搬砖头,扛水泥.他不断向老师虚心学习施工技术,同时报考了西安建筑学院建筑培训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很快成了工地上的建筑骨干。他深信学无止境,刻苦钻研,这个赤手空拳的“山里娃”,逐渐获得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从此,建筑成为他事业的全部,工匠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诚信比生命还重要”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红旗渠“工二代”把工地干成一座座诚信学校

采访中,李江福喜欢说,“这个是有据可查的”“在我看来,诚信比生命还重要”。

2005年,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工程施工中,李江福发现部分框架填充墙体的砂浆标号偏低。虽然填充墙不承重,标号也只是稍低了一点,现场监理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她还是坚持让砌好的五道墙全部拆除重砌,返工损失5万多元,而诚实的做事态度,完善的技术管理,精湛的施工技艺,也为该工程赢来了河南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州杯”奖。

2009年底,李江福承接了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面对着有可能亏本,有人提出去找甲方追加预算,但李江福坚持没有向甲方提任何额外条件,确保了国家第一批移民如期喜迁新居。

李江福说,光个人讲诚信、建优质工程还不够,他要把每栋楼都建成“诚信大厦”,将每个工地都办成“诚信学校”。为此,李江福在每个建筑工地都设立了道德讲堂和职工之家,定期给工人上课。

李江福认为,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更是追求创新,不断自我超越。

郑东新区商务中心工程,框架33层,地下基底开挖深度近20米,他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实际提出了复合土钉墙深基坑支护方法,将传统的护壁庄挡墙支护、还梁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壁技术融为有机整体,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上百万,获河南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李江福说,他有很深厚的“红旗渠情结”,用双手凿开太行山的林州人之所以能在建筑行业“大名鼎鼎”,靠的是吃苦耐劳,是敢闯敢干,但最重要的还是诚信。

李江福的徒弟,河南宏岳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秦松山评价他的师傅说:他吃苦耐劳、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省吃俭用乐于助人、在和人交往上诚实守信。在他的细心教导下,我从一个搬砖和泥的农民工,到现在拿到了高级工程师职称、考过了国家一级建造师,他是我永远的标杆。(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朱耒刚)

(责任编辑:郭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