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报道,河南省南阳市有企业发起“百场千万”工程,计划今年在南阳市13个县建设84个养猪场,计划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接近1.5万亩。当地政府称,养猪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属实,但有“文件支持”。不过,很多失地农民并不认可这种做法,每亩地每年租金800元,并不划算,何况承包地被占,“没有口粮了”。
今年以来生猪供应紧张,肉价一再走高,各地迅速出台鼓励性政策,本来是增加供给、保障民生的善政良策。然而,当“保供”成了谋夺农民土地的借口,甚至与守住耕地红线对立起来时,事情显然已经产生了霉变,走向了反面,并不足取了。
作为全国小麦种植大市和商品粮主要生产基地,南阳市一次占掉1.5万亩基本农田用来建养猪场,是否用力过猛?生猪供给当然重要,而粮食生产同样重要,如何在“菜篮子”与“米袋子”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值得深思。但至少从南阳市的操作看,存在诸多疑点,有必要进一步厘清。
一问,养猪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地方政府的“绿灯”是如何开启的?据当地相关部门介绍,建猪场的依据是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去年12月联合下发的《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从通知看,强调的是涉及少量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然而,这一通知里开的这个“口子”,到了地方政府那里,就成了一把肆意侵占农田的尚方宝剑。
此外,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发文,原则上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在项目用地总面积的30%以内。对于南阳而言,则把全市所有占用农地的项目打包捆绑在一起,以规避占地不超过30%。这样的“机变”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一些地方农地大量被占。
这也折射出基层在执行国家政策时畸轻畸重的情形。只要是符合地方利益的,就百般找理由、开“口子”,而涉及约束地方政府权力的,则往往拖延滞缓。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一放就乱”的表现。
二问,当地企业建养猪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占用基本农田?从国家政策而言,并不鼓励企业大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然而,到了地方,政府往往会顺应企业的诉求,大包大揽为企业开绿灯。毕竟相比山地、拆迁地等,农田集中连片、交通发达,开发成本最低。何况,大量圈占农地,尽管明面上说是租用,很可能最后会通过各种手段变更用途,成为建设用地。
三问,每亩地每年800元的补偿标准是如何核定的?如此肆意用权,强力夺走农民承包地,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难道不怕农民返贫吗?农民的土地不仅仅意味着可以生产口粮,也意味着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政府和企业要征用土地,也应该根据产值给出一个合适的补偿标准,岂能拍脑瓜决策?地方如此拿走农民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影响十分恶劣。当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口粮田被占用而导致农民返贫,得不偿失。
其实,明眼人一望便知,南阳是在以发展生猪产业变更农田的用途。从经验上讲,只要拿走了农民的土地,就很难再还回来。农民的“丰收田”不是被企业低价圈占,就是被政府无偿征用,最终损害的,除了农民的直接利益,还有永久农田的红线。(龙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