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河南一女子“服刑期间被办信用卡” 别让受害人承受不堪之重

河南一女子“服刑期间被办信用卡” 别让受害人承受不堪之重
2020-09-03 14:23:06 来源: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2007年,河南巩义的李女士因一场纠纷入狱,2017年出狱后,本想迎接新生活,却在今年8月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卡里的钱被划走,除此之外,竟然还被中国农业银行郑州二七支行起诉。被起诉原因是服刑期间,李女士名下突然多出一张农业银行信用卡,逾期未还,法院判决她需还贷款两万多元。对此,中国农业银行郑州二七支行工作人员表示:时间久远、正在调查,只能退还李女士卡中被划走的1500元,如果想解冻银行卡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走法律程序。

在银行方面看来,李女士是一个“欠债人”,既然办了信用卡,还逾期未还钱,冻结银行卡、划走钱款、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把贷款还清,是正经的维权之举。但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法律上看,李女士的身份都是一个“受害者”。

翻看报道,“办理信用卡”很明显并非李女士所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申领个人卡”,也就是说,对公民申领信用卡,法规上并没有设置障碍,但特殊人员并没有申领“自由”。根据司法部《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在押犯人“不超越警戒线和规定区域、脱离监管擅自行动”,“不私自与外界人员接触,索取、借用、交换、传递钱物”。在严格监管之下,李女士办理信用卡哪来的可能?既然信用卡都不是李女士所办,那么透支钱款更与其无关,要求归还毫无道理。

相反,有关银行方面倒是应该反思,究竟是怎么办的信用卡。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信用卡,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应当建立健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实行授权管理,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业务风险”。依据《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单位或个人申领信用卡,应按法规填制申请表,连同有关资料一并送交发卡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发卡银行为申领人开立信用卡帐户,并发给信用卡”。当事人还在监狱服刑,本人无法出来,居然还能申领到信用卡,该银行管控体系恐怕存在不小的漏洞。

不仅如此,当事人的信息怎么“泄露”的,也是一个问题。我国法律明确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李女士在服刑阶段被办信用卡,个人信息被盗用、使用是大概率事件。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机构泄露的信息,又是什么人将该信息据为己有,需要一查到底,给当事人一个说法。根据刑法,一旦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即便不构成犯罪,也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以侵犯个人隐私,处以罚款或者拘留。当然,不法分子还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作出经济赔偿。

按照所涉银行工作人员的说法,李女士“如果想解冻银行卡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走法律程序”,话外之音是不想揽责任,把皮球踢给受害的当事人。不过,法律责任既是客观的,也是法定的。有关部门不仅应追查冒名办卡的不法分子,还应就银行业务过错展开追责,并依法予以纠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如此“亡羊补牢”,也是一记必要的警钟。(刘婷婷)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