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给贫困生“偷偷”打钱 郑州大学用“隐形资助”模式做了5年

给贫困生“偷偷”打钱 郑州大学用“隐形资助”模式做了5年
2020-11-19 09:21:28 来源:河南商报

如果你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你平时省吃俭用不给家里添负担。不经意间,你的校园卡或银行卡里,会多出来几十到上百元钱。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对于这种惊喜,郑州大学不少贫困学生深有体会。从2015年起,该校就经常悄悄给贫困学生打钱。每次获益者都有两三千名学生,每人获得30元到120元不等的补助。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类似的“隐形资助”,在河南高校已经成为“流行趋势”。

惊喜!校园卡里的钱多了

“总是有人在偷偷关注你。”郑州大学不少贫困学生,享受过这样的温暖。

来自河南鹤壁农村的小雨(化名)是郑大2019级学生,她母亲2016年因病去世,自己和哥哥都在上学,全家开支都靠作为农民的父亲种地和打零工。“去年年底,我的校园卡一卡通上,突然多出来60元钱。”当时小雨感到十分惊奇、意外。“我还以为是哪位好心同学偷偷打给我的。”小雨后来才知道,这笔钱是学校得知她生活拮据,悄悄给她的生活补助。郑大2018级学生梦龙(化名),来自商丘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他同样收到过学校悄悄发放的补助。

在郑州大学,像小雨和梦龙这样,收到学校“隐形补贴”的学生还有很多。

悄悄给学生打钱,这所学校已经做了5年

悄悄给学生校园卡、银行卡打钱,属于“隐形资助”的一种方式。

在郑大,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学生处勤工助学科。“学校从2015年就开始这项工作了。”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赵祖伟介绍,该项资助,主要针对家庭贫困、在学校生活节俭的学生。每次资助的具体额度分为30元、45元、60元、90元、120元不等,会根据学生每月实际消费情况发放。“学生花的钱越少,我们发放的会相对多一些。”至于发放的频次,赵祖伟表示,并没有十分固定频次,但通常情况下,至少能够保证每隔一个月发放一次,每次的总金额在15万~20万元。

据了解,郑州大学每年都有一部分教育经费用于学生资助,而“隐形资助”资金就来自这部分经费。为真正实现“隐形资助”,每次悄悄为学生打钱时,郑大都会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对补助情况进行说明,但不公开具体受资助的学生名单。

怎样辨别贫困学生?看食堂消费的平均情况

对于这种“隐秘”的行为,郑州大学学生有何看法呢?河南商报记者在该校采访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很支持学校的这种做法。

“挺人性化的,说明学校在照顾贫困学生的自尊,感觉很温暖。”该校学生小孙说。该校研究生王同学觉得,学校的资助方式模糊了“贫困”的属性,比较温暖。“学校是根据学生在餐厅平均消费多少来辨别贫困生的。”王同学说,早期听说这项措施时,她也曾思考过,学校要如何精确判断贫困生。

渐渐地,她发现,单纯看学生每月在餐厅的花费,的确可能会有一些平常不在餐厅吃饭的学生,看上去符合资助标准,但如果平均到每顿饭的花费,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一般不会每顿饭都刻意花费很少。“虽然感觉不能百分之百精确,但已经很精确了。”

“隐形资助”,河南高校在摸索中前进

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河南省内许多高校都有类似措施。11月12日下午,洛阳理工学院为数百名贫困生发放了过冬棉衣,所采取的措施,同样是“隐形资助”。该校相关负责老师赵燕昌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学校与商家合作,定制了一批不同款式、颜色、型号的棉衣,贫困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

2017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避免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

实际上,早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河南高校就已开始推行“隐形资助”。例如,郑大悄悄给学生校园卡、银行卡打钱的“隐形资助”,2015年就开始实行。洛阳理工学院为贫困学生发棉衣的“隐形资助”,已经持续11年。

在推行这些“隐形资助”过程中,各高校都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改善着“隐形资助”的方式。如何精确“定位”贫困学生,就是“隐形资助”难题之一。

郑大学生处勤工助学科郑老师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郑大之前采用的是大数据分析方式,来“定位”贫困学生。“现在学生们都习惯用微信、支付宝,学校也不能一成不变。”郑老师介绍,去年开始,学校各餐厅开始支持微信、支付宝支付,学生校园卡使用频次降低,单纯依赖校园卡数据,已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学校开始改变“隐形资助”对象筛选方式。

“比如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针对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学生,或者针对学校定点扶贫地区生源等。”郑老师表示,无论各种方式,想做到百分之百精确比较困难,但学校一直在想办法。(河南商报记者 韩忠林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