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报称,针对该市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暂停综合警务服务站交通违法处理业务,推行不见面审核,提供网上受理业务。
不见面审批,指申请人通过实名注册、网上申请、网上上传申报材料并承诺材料真实性的方式办理事项,整个审批过程可以做到不见面不跑腿。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线下现场办理审批流程,全面改到线上“空中对接”,需要纸质证明材材和已办好的证照,都通过快递的方式进行解决。出于疫情防控“不见面”的需要,不见面审批方式深受欢迎。
这种审批方式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提高了办事效率,将线下“跑腿”变成了线上“流转”。办理者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办理相关事项,避免了奔波之苦并最大化减轻了负担。其次,降低了廉政风险,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水平。不见面意味着避免私下交易,让吃拿卡要寻租的空间变得狭窄,对于公共服务者来说,网上流程的快捷化也为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再次,“不见面”有助于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在颠覆传统审批模式的同时,也通过工具化和技术化手段促进政务服务转型升级。
事实上,不见面审批并非疫情防控所出现的新生事物,早在几年前就从海南、深圳和江苏等地开始试点并推行。比如2017年7月,海南首批15个省政府直属单位,4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已对外正式开展办理工作;2018年6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批100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同年,江苏省《“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指引》向全省转发后,明确要求所有事项都均要实现“不见面”。2018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智慧南京”中心后称赞道,“不见面审批”已成为江苏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大突破。
作为实施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推行不见面审批已驶入了快车道,而疫情防控更是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不过,在具体实施工作中,不见面审批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和不均衡,有的地方已行之在前构建了比较成熟的体系,有的地方仅作为一种应急之举,需要后程发力迎头赶上。
不见面审批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态度和为老百姓服务的决心,理应成为常态的公共服务手段和场景。不过,受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不见面审批的群体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办事群众和企业对此并不了解,还习惯于采取现场办理的方式,推进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相关政府在协同推进不见面审批配套改革上,也存在动力不足的因素。不见面审批作为“一网通办”的实质性改革,既需要搭建高效的一体化平台,又要辅以事项清单和标准化体系,更要进行流程再规范并完善体制机制,不失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而,此项工作的推动和执行程度,最终也取决于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非常时期的特殊举措,契合了改革创新的实际需要,离不开因势利导加以合理运用,要加快一体化平台等硬件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畅通不同办理渠道并不断优化流程,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网上办理。如此,才能让不见面审批具有更坚实的基础。(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