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冲无数的盐水,写无数的护理记录;她,把病人的冷暖放在心间,用爱的光芒驱散患者心中的阴霾。她以饱满的热情、悉心的护理为患者减轻病痛;她爱岗敬业,视病人为亲人,是医生的好帮手,更是病人的守护天使。她说,护士是一项神圣的职业,护者,扶的是伤,救的是心。她就是河南省中医院迎宾院区骨病科护士长——杨丹丹,从护十三载,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护理初心。
13年初心不改,全心全意做好护理工作
2008年大学毕业后,杨丹丹怀揣着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进入河南省中医院工作。骨伤科是她临床护理工作的第一站。每天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看到他们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杨丹丹就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安抚他们的心绪,帮助患者尽可能早日康复。
“在我工作之后,接触的第一个去世的病人仍让我记忆犹新。经过那次让我知道,面对生命我们真的很渺小,所以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遇到危机情况从容应对,也能帮助病患多一份生的希望。”杨丹丹回忆道。
所以,杨丹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积极参加查房、科室病例讨论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术,细心、认真、谨慎一直伴随着她的护理工作。“只有扎实自己的专业技术,才能不愧对一身白衣。”业余时间,杨丹丹还会学习医学心理知识,努力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不紧张,不孤单,不压抑。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做一名好护士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还要有爱心。”杨丹丹说。对待病患,她不怕脏,不怕累,细心呵护每一位患者,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曾经有一位病患因骨盆骨折五天没有解大便,病人腹痛、腹胀,痛苦难耐。杨丹丹了解情况后便立即与值班大夫沟通,遵医嘱给于病人开塞露三只纳肛,并进行腹部按摩,尝试让病人缓解痛苦。可病患情况不见好转。看着眼前痛苦不堪的患者,杨丹丹立即带上手套,给病人进行疏通大便。
“5分钟后,患者成功排出粪便,她当时很激动,一直感谢我,我安慰她好好养病,安抚好她后,我回到护士站才发现白衣上都是粪便,但那一刻我并不感觉有多脏,想到病人变得舒服了,我就感到自豪和光荣。”杨丹丹笑着说。第二天病人家属送来了锦旗,杨丹丹说,这不仅是一面锦旗,更是对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小小的一面锦旗不断地激励着她努力前行。
弹指一挥间,杨丹丹已经在护理岗位干了13年。从青涩的小护士成长为有大局意识、敢担当、肯奉献、责任心强的护士长。十几年的护理工作,她练就了过硬的护理技术,她积极参加市、院级的各项活动和竞赛,不断提升护理专科素养。获得“2011年河南省中医院年度考核优秀个人,2018年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女职工先进个人”“2019年河南省中医院优秀护理标兵”“2019河南省中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2019年河南省中医院工会组织“弘扬家文化,传承好家风”演讲荣获一等奖“2020年河南省中医院护理部组织“不忘初心,优质护理服务”演讲荣获优秀奖等一系列的荣誉。
回首走过的路,杨丹丹说,有辛苦,有辛酸,有委屈,但更多的是付出后收获的感动和职业成长带来的喜悦。在护理职业中不断的成长,得到社会、领导以及病人的认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疫情当前临危不惧 ,奋勇当先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有这样一群人,白色是他们的标志,防护服是他们的盾牌,他们不惧困难、不畏艰险,奋不顾身投入一线,向病魔发起宣战,他们就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杨丹丹就是千千万万名医护工作者中的一位。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医护人员,杨丹丹内心中早就有加入疫情防控一线的想法,为国家分忧、为患者解痛。于是,她主动向院里递交了请战书,加入发热门诊一线。从最开始的扫地、擦墙、搬桌椅,到防疫初期的分诊、首诊、院感防控等注意事项培训,再到后来的预检分诊流程再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等,杨丹丹一直坚守在护理岗位上。“每天穿上厚厚隔离服,呼吸都感觉困难,一整天下来皮肤都已经捂得发白。”杨丹丹说,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疫情期间,一位六岁的小朋友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被收入发热门诊留观。杨丹丹是一名护理人员,更是一位母亲,她能感受到孩子对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并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我当时就主动的跟他聊天,聊他喜欢的动画片,喜欢的零食,慢慢的他紧张恐惧的心理就缓解了,并愿意依赖和相信我。”杨丹丹笑着说。当安抚过孩子,她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交接班时间,一天整整工作了10个小时。
过硬的业务能力、超强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暖心的工作方式,让她成了发热门诊病人眼中的“守护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杨丹丹身穿白衣战袍,负重前行,和她的护理“战友”们恪尽职守、勇敢坚定,始终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大爱精神。
宁愿愧对家人,绝不辜负患者
有人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这是对护士职业最真实的阐释。奔波于病房之间,发现病情变化,予以心理呵护,满足病人生活所需……可是在默默无闻的付出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有人说,找老公别找军人,军恋太苦;找老婆别找护士,护士太忙。军人对国家的责任,护士对病人的奉献,也许是军人的坚毅勇敢和护士的纯洁奉献,这种独特的吸引力却让杨丹丹和他的丈夫幸福地走到了一起,组成一个军户家庭,可这背后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作为一名护士,我尽职尽责,但是作为儿媳和母亲,我深感愧疚。”杨丹丹有些自责。
疫情期间,杨丹丹一直在抗疫一线,丈夫也被紧急召回部队,这一分别便是三个月,7岁的女儿也被放在爷爷奶奶家。“我女儿天天视频哭,说要见爸爸妈妈,我也只能安慰她说爸爸妈妈都在跟病毒作斗争呢,很多病人比你更需要爸爸妈妈,等把病毒打跑了我们就能回去陪你了。”杨丹丹此时已经眼含泪水。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杨丹丹只能把病患放在首位,女儿已经7岁,可是她一次都没有接送过女儿上下学,当听到女儿说“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接,就我没有”的抱怨时,杨丹丹的心里五味杂陈,却又不能允诺给女儿“接她一次”。虽然愧对父母、孩子,但是杨丹丹从不后悔选择护理职业。
“有一次女儿说,老师让讲自己的爸爸妈妈,她第一个举手说妈妈是白衣天使,爸爸是人民解放军,都是保卫国家的‘战士’,从女儿自豪的眼神中,我更加坚定了选择护理工作没有错,并会一直走下去。”杨丹丹说,神圣的护理职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女儿,女儿的愿望就是长大了当一名医生, 能像她一样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一个称呼,多一份责任
2020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迎宾院区骨病科正式成立,杨丹丹被委以重任,成为科室护士长。身为一名护理管理者,科室刚刚成立,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杨丹丹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样样工作做得扎实精细、打理的井井有条,成为了科室主任的得力帮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身为科室护士长,杨丹丹在提升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不断督促、鼓励年轻护士加强学习。现在骨病科共有护理人员6名,很多也是年轻护士,为了让每一名护士都尽快成长为好护士,杨丹丹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围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秉承救死扶伤的誓言,用疗效和服务回报患者的信任”的科室精神,建章立制、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环节,抓质量、重业务。
“护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只有知识扎实了、技术过硬了才会得到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凡有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都会让她们走出去学习,并鼓励科室的护士们积极参加各项院内外活动,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杨丹丹说到。
在一线工作多年,杨丹丹深知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受到委屈。虽然是护士长,但她更像“知心大姐姐”一样,细心地关注每一位护士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悉心倾听,耐心开导。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病患,我希望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面带笑容的上班,和和气气工作,当时受到委屈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才让病患不理解你,有委屈、有问题告诉我,一起解决。”杨丹丹说,既然选择做一名护士,就要有一定的包容和宽容之心。
就这样,杨丹丹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家,让大家从心里去信赖她。
不忘初心,默默奉献。杨丹丹把平凡、琐碎、辛苦的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从平凡中收获成长、辛劳中收获欣慰、琐碎中收获价值,十三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辣。但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为更多患者传递有温度的优质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