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全国两会】千篇一律还是百花齐放?艺术教育不能过度追求功利

【全国两会】千篇一律还是百花齐放?艺术教育不能过度追求功利
2021-03-12 11:19:15 来源:光明网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把目光投向了艺术教育。在谈到少儿艺术班应不应该报时,全国政协委员杨晓阳认为,不能千篇一律,要尊重“熊孩子”。针对一些孩子为音乐考级所驱使,不堪重负而开始“痛恨音乐”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李心草建议,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

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的无用之用,是为了培养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该不该报艺术班,应不应该取消音乐考级制度,这些问题所指向的不是应不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的问题,而是应该用什么态度、什么方式去加强艺术教育。

之所以会出现孩子“痛恨音乐”,在艺术教育的路上苦不堪言的情况,原因在于很多家长功利化地对待艺术教育,不尊重孩子的禀赋特长,无视孩子的兴趣,盲目跟风报班,把孩子的课后时间塞得满满的,为了考证而考证,为了升学而考证。非正常、超负荷的身心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美术的好感,打击了他们的信心,透支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原因还在于当下各类艺术类培训机构快速发展,既迎合了家长的需求,也进一步刺激和催生了家长的虚假需求。然而问题是,艺术教育有较强的专业要求,所需要满足的是孩子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但是很多艺术类培训机构虽然熟悉专业教育,对儿童美育教育在不同年龄段应该怎么教、怎么学,却并不一定熟悉,以致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方面,对待儿童往往采取简单的专业教育。面向儿童的美育应该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无限制地创造,但是市面上的很多艺术类课程却走向了规模化、程式化、成人化的方向,与儿童艺术教育初衷,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初衷背道而驰。

过去的教育供给一元化,很多家长想学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却不可得,留下了很多遗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对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有更高的期待。多元化的教育供给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所以,不管是该不该报艺术班,还是该不该取消音乐、美术考级制度,都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关键是使之回归到艺术教育的初衷来,扭转功利化的取向,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享受美的熏陶,培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然也要看到,家长的功利化选择,也与学校、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与用等级证书等衡量“综合素质”等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关。素质教育被窄化为吹拉弹唱,综合素质评价变为“数证书”“数奖状”。正是这种环境催生了家长的功利化,不仅导致校外艺术培训虚火过旺,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挤压了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所以,引导家长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艺术教育,还需要在规范招生入学政策,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出发,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艺术教育回本初衷。(杨三喜)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