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记者近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经济开发区走访发现,当地数家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疑似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周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柳杉、枇杷、橘子等树木大面积枯萎死亡,蔬菜、粮食腐烂减产甚至绝收。受访群众呼吁,强化经开区生产企业合规排放,同时开展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对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鉴定。
关于环境污染的新闻,这几年媒体曝光过不少,相关部门也查处过大量案例,但这则污染新闻出现在“最严格环保治理时代”已经开启数年的大背景下,有几个细节还是让人非常诧异。
一是,污染的程度。报道称,在距离事发工业园区一公里左右的台江县革一镇后哨村,道路两旁的山林中,成片的柳杉树逐渐枯萎,近三分之一的树木已经干枯死亡,土地里的部分蔬菜泛黄或发白。甚至由于空气中弥漫着比较刺鼻的气味,当地有农户在家只能戴KN95口罩来“防毒”。无论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二是,涉事台江经济开发区因为环境污染整改不力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多次“点名”。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指出:贵州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全省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2018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回头看”时在台江县督察发现,黔东南州台江经济开发区整改不力,敷衍应对,涉重企业管理混乱,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徒有其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重金属污染隐患突出。3年多过去,记者走访发现,当地的土壤、水污染问题逐渐减弱,但疑似大气污染的现象却正在加剧。如此“按下葫芦起了瓢”,是不是同样算是“敷衍应对”?
三是,面对大量干枯死亡的树木和刺鼻的气味,当地环保部门所给出的答复却截然不同——“从2018年和2019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经开区包括土壤、水质、大气在内的整体环境均达标”。如果真的达标了,当地的污染到底是从哪来的,村民的现身说法从何而来,难道就可以置之不理?并且当地生态环境局强调,“作为监督机构,并不能确保企业每时每刻都不排污”,这算不算给治污不力找借口?
虽然说,当地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污染状况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进行科学鉴定,但如此明显的污染,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当地政府显然都没有理由可以“视而不见”。按照当地村民的说法,“大概两年前开始出现果树死亡的现象,个别的村民曾到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情况,但是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也“从来没有相关人员到村里核实过村民的损失。”而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所查出的“整改不力,敷衍应对”等现象,以及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的一句“并不能确保企业每时每刻都不排污”,当地政府是否真的履行了“环保最严治理”要求,显然得打上一个问号。
对当地相关部门来说,目前亟需要做的是找出环境污染的真实原因,并对村民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鉴定。考虑到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已经受到质疑,上级部门有必要及时介入调查。至于那些工厂是否真的都是达标排放,同样需要有更权威的鉴定说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鉴于当地环境污染的既成事实,且考虑到即便是环境恢复也需要时间,那些受影响的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到底如何继续,当地政府也应该拿出更多的担当,比如,生态移民或是临时安置等。毕竟,污染逼着村民在家都得戴N95口罩,这样的事发生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被视为正常,也不能没有人负责。(任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