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深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映象网特推出“百年与共”之“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2020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省直各部门配套了30项53条支持政策,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一体化发展,给洛阳都市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重大机遇。
“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是推动河南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现实需要。同时,加快培育洛阳都市圈更是洛阳在加快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必由之路。”洛阳市著名经济学家、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席升阳认为,洛阳都市圈建设的启动,将推动洛阳的发展格局从“城市洛阳”向“区域洛阳”转变。
联动周边城市 建设都市圈 洛阳基础条件优越
洛阳都市圈位于黄河生态廊道和伏牛山、太行山山地屏障叠加区域,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和南北气候分界线,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享有中原水塔美誉,南部山区洛宁、嵩县、汝阳等地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渠密布,地形地貌独特,山水环境优美,具有打造生态都市圈的优越自然条件。
同时,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核心城市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优势突出,仰韶文化、河洛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客家文化等交融荟萃,“五都荟洛”、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黄河三峡、王屋山、白云山、老君山、尧山,豫西大峡谷等风景名胜甲天下,文旅发展呈现深度融合态势,是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门类齐全。洛阳都市圈内拥有中国一拖、中信重工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在农机装备、矿山设备、轴承、光电连接器等领域具有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及技术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为主的产业体系。
打造立体交通网 让都市圈成为“朋友圈”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2020年12月26日,河南省高速公路竣工项目通车仪式在栾川县举行,备受关注的尧栾西高速尧栾段、济洛西高速建成通车。
尧栾西高速尧栾段,起于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经洛阳市嵩县、栾川,与洛栾高速相交,济洛西高速则是洛阳与济源之间的一条大通道。
洛阳都市圈建设,交通先行。在中原城市群西部转型创新示范区整体框架下,洛阳都市圈空间范围确定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导向、1小时通勤半径为准绳。
近年,洛阳市着力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动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迈进。
“打通以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力的对外大通道,对推动洛阳都市圈建设意义重大。”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今天的洛阳,连霍高速、盐洛高速、栾卢高速横贯东西,二广高速、济洛高速、洛栾高速等纵穿南北,形成了“三纵三横三环”的高速路网布局;干线公路纵横交错,织密了公路交通网络。
据介绍,洛阳市还将加快推进洛阳机场三期和万安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平漯周高铁等重大项目及早落地,打造豫西高铁枢纽,完善普铁路网,加快渑栾、栾卢等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洛阳由全国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向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转变。
强化区域协作 推动文旅融合联动发展
洛阳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确定,是以历史人文联系为纽带、一体化发展意愿为前提的。
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获批,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客家之源纪念馆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央视中秋晚会在洛成功举办,打造“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文旅消费品牌……2020年,洛阳市文化旅游发展亮点频现。
洛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给周边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洛阳市与济源就旅游市场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济源、洛阳旅游年票实现统一,覆盖两地42个主要景区,形成了“王屋山—小浪底—龙门石窟”等特色旅游项目。
洛阳市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全面深化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同时,洛阳市将不断强化区域协作,加快推动文旅融合联动发展,建设黄河—伏牛山生态文化旅游带,形成“两山四河三片区”文旅融合新格局,到2025年都市圈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7亿人次。
抓好场域载体建设 形成都市圈“强磁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文,洛阳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式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系全省唯一。
洛阳枢纽将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洛阳市场域载体“强磁场”加速形成的一个例证。
场域,是能集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发展要素的载体平台。
近年来,洛阳市推动了格力落地、“新洛玻”回归、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等落户,支撑起城市整体场域引力的提升,激活了人才、资金、技术等“一池春水”。
高质量的场域载体,增强的是聚人聚财聚智慧的“城市拉力”,打牢的是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
目前,洛阳市已建成9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随着《规划》的发布,洛阳市也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和“河洛英才”“河洛工匠”等人才计划,发挥大院大所大企业在洛阳富集的优势,推动“政产学研金用介”各类创新要素高效有序配置,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争取到202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产业创新中心。
洛阳都市圈建设将成为洛阳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洛阳,将发挥主体引领作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打造牵动全局的最大场域最强磁场,必将更好地在服务国家大战略中实现自身大发展。
映象网记者 徐孟国 实习生 张倩倩 通讯员 尹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