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放送协会(NHK)4月20日报道,日本政府已限制从福岛县海域捕捞的黑鲉上市,原因是从此前捕捞的黑鲉中检测出所含放射性物质超标。这是日本政府自去年2月25日全面解除海产品上市限制14个月来,第一次对从福岛捕捞的鱼类采取此类行动。
就在本月13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和本国人民的反对,决定从2023年开始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并声称经过处理的水没有危害可饮用。短短一周时间,福岛鱼就立马出来“打脸”了。此次超标黑鲉的体内被检测出270贝克勒尔放射性物质铯,超出《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标准值。
还没开始倒核废水,就已经放射性物质超标?作为日本的近邻,中国老百姓今后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鲜了?
对此,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雅丹研究员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先别慌,目前来看,海鲜还是可以放心吃的。我国是水产品自给率较高的国家。在国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消费指导意见和建议前,老百姓暂时不用改变现有消费习惯和计划。
近期暂时安全:我国从日本进口海产品占比较低且质控严格
根据海关总署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从俄罗斯、厄瓜多尔、印度、加拿大等从10个国家进口的海鲜产品金额占总金额的近七成,而日本并不在我国进口海鲜十大来源地之列。刘雅丹也表示,我国从日本进口水产品占比非常小,且我国对水产品进口有严格的质量把控流程,所以消费者暂无需太过担心。
至于媒体报道的国内一些厂商、商超取消与日本供应商的采购合同、取消进货等行为,更多的也是在对日本政府决定向海洋排核废水这种“不负责”行为,表达一种态度,并非说明海产品质量和安全已经受到实质性危害。
远期难以预料:核废水将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现在暂时可以放心,那么未来呢?刘雅丹此前为中国科协官方微信、国家科普平台“科普中国”撰文时表示,被倾倒入海的核废水将直接影响到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此外,核废水中含有的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在鱼体内的浓度可达正常值的5万倍。
“受过量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产品主要通过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途径损伤人体,并以内照射为主。如果食用了受污染水产品,放射性核素经食入后沉积在体内,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也会对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影响。”
根据一家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福岛核废水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到时候,即使不是从日本直接进口的海鲜,而是国产海鲜,只要是在被核废水污染的水域捕捞或养殖的,都会受到污染,不能食用。
刘雅丹撰文指出,鱼类是海洋生物的主体,在它们进行跨洋流动时,常常会把自己身上的放射性物质带到另一片干净的海域,并快速让周边海域遭到污染,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2012年,美国研究人员在距离日本近1万公里外的美国西海岸发现,有蓝鳍金枪鱼竟携带来自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染物!这个结果比很多科学家的预想都糟糕得多。
那么核废水的影响大概多久之后会减弱?目前没有特别准确的评估。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周永生教授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曾指出,“这对环境的破坏比较深,且是长期的,可能几十年后人们就会看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后果。”
据中国日报4月21日报道: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宣布,为运动员村餐厅所提供的“大家的食物计划”餐单已经确定,其中将包括福岛县等日本核泄漏地区的食材及当地特色菜。消息一出,连日本本国网友也看不下去了,批评这样招待客人“很失礼”:“就像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食物招待全世界的运动员一样。说白了是很失礼的。”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虽然来自日本的海产品暂时离普通老百姓的餐桌还比较遥远,但如果核废水真的如期倾入海洋,用刘雅丹的话说,“不仅会影响全球的海鲜,更是会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产生威胁,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长期的。”只希望到时,日本不要真的失礼于世界。(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