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年轻医生转正难:临床败给科研,教学败给论文,怎么破

年轻医生转正难:临床败给科研,教学败给论文,怎么破
2021-05-28 13:44:53 来源:光明网

今年39岁的陈医生,2013年从一所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南一家三甲医院做外科医生。白天在科室轮转,晚上参加急诊手术,周末在医院值班,自愿报名投身武汉抗疫一线……在外人看来,陈医生这么勤奋,前途肯定一片光明,但没想到他竟然连转正都成了问题——因为没有完成医院规定的“科研任务”,陈医生要么转岗做技师,要么辞职。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超级医院”,像陈医生一样因为“科研”或转不了正、或评不了优、或晋不了级的年轻医生不在少数。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原本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在一些“超级医院”,很多年轻医生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论文上。更有甚者,一些年轻医生不愿意下临床,更喜欢进实验室。因为进实验室比在临床工作轻松,收入也不低,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容易出“科研成果”,职称晋升也相对更快。医疗科研本应建立在临床基础上,重科研、轻临床显然是本末倒置,而离开了临床实践的科研成果,也不过是凌空蹈虚。这样的医院内部环境,不免令人感到担忧。

年轻医生对科研和论文情有独钟,毫无疑问是因为医院对此有明确要求。“年轻医生不拿课题,不争项目,不发论文,医院的排名怎么上得去?医院的金字招牌怎么保得住?”某医院负责人的这番话,代表了很多医院“掌门人”的心声。随着各种医院排行榜的兴起,跻身“十强”“五十强”或“百强”,成为许多医院的梦想。为了保住原有的金字招牌,老牌知名医院盯紧科研论文不放松;为了赢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医院更是将科研论文当作“投资小,见效快”的不二法门。在堆砌论文的竞赛中,医院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反倒成为乏人问津的内容,岂不是咄咄怪事?

发生在医院的这一幕,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大学。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如过江之鲫,其中多数都是简单粗暴地以论文数量定排名。裹挟在各类排行榜单中,虽然医院和大学都对此怀有怨言,但数字繁荣的诱惑力却往往令人欲罢不能。毕竟,相比起提高医疗教育机构的综合实力,提高论文“产量”要容易得多。这种畸形的市场需求,甚至还催生了论文抄袭、科研腐败等一系列衍生问题。论文本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论文数量成为衡量医院和大学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难免因此而层层分解到医生和老师头上,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甚至成为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问题是,当医生忙着写论文的时候,谁来给患者问诊把脉?当老师忙着写论文的时候,谁来给学生答疑释惑?

评价一个医生,最有发言权的是患者;评价一个老师,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无论医生还是老师,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都在于一线实践,而不是炮制论文。虚火中烧的论文产业确实应该降降温了,其中第一步就在于改变医院和大学的排名机制,调整医院和大学内部的人才评价体系。无论如何,一纸论文都不能覆盖一线实践的全部内容。(赵志疆)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