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党员在基层】周遂德:初心不改 50年当好一支书

【党员在基层】周遂德:初心不改 50年当好一支书
2021-05-28 14:57:05 来源:人民网

夜幕降临,广场舞的音乐响起,河南省禹州市颍川街道东关社区党委书记周遂德的办公室里,灯光刚刚熄灭。

走出门,踏入平坦宽阔的街道,两侧高楼栉次鳞比。周遂德听着耳边阵阵欢笑,露出舒心的笑容。“这一刻是每天最高兴、最放松的时候。看看眼前,想想过去,心里坦荡、欣慰。”

东关社区如今是禹州市最繁华的地带,还是河南省重要药材集散地。然而,半个世纪前,东关还是个下过几场雪就找不到进城路的城郊小村。1972年,25岁的周遂德当选为东关村历史上最年轻的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个大难题:2700多名村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委会没有办公室,干部们开会就围着村头老桐树蹲一圈。

“刚当支书的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实现3个目标,一是要每个人吃饱饭,二是叫大家有钱花,三是让大家都住上好房子!”周遂德说,“不把东关带出这穷日子,我一辈子不甘心!”

上任后,在周遂德的带领下,东关村党支部组织了一支建筑队,到全县各地盖民房、建楼房,一年下来,净赚了几万块钱。这钱怎么处理?大伙穷怕了,都想把钱分了过一个肥年,但周遂德却提议,要看长远,把这第一桶金作为下蛋的“母鸡”,建一个大窑场,壮大集体经济。

敢想敢干,窑厂快速启动,周遂德以工地为家。75岁的居民崔丙振回忆:“遂德是支书,可他光着膀子,带着大家一起掘地、挖土、拉架子车。4个月时间,他人瘦了、脸黑了、腰弯了,两个眼窝儿也陷了进去。”村民们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我就是使断脊梁,也要让东关变个样儿。”

不到5个月,村里建成了一座24门的砖窑,年底就见了效益,村党支部给全村每人分了2斤红糖、几斤枣。

从办砖厂、建材厂、化工厂起步,东关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的日子开始甜起来,不少人有了小富即安的心思。

“小步前进还不够,我们要领着群众把步子迈得再大一些。”周遂德着急了。为开阔思路,周遂德带领大伙走出去,到省内先进地区学习、参观,每年还派出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出国考察。思路一变天地宽,短短几年,东关村先后与美国、韩国等地的客商合资建成了7家年产值上亿元的出口创汇企业,被誉为“中原出口创汇村”。

一心想让群众更富裕的周遂德并没有躺在成绩单上睡觉。禹州自古就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当时,国家批准了17个大型药材交易市场,禹州的中华药城是河南省唯一的定点药市。“要不要为东关村争取这个项目?”周遂德连夜召开会议讨论,中华药城占地400亩,可以容纳商户1000多户,一旦建成,无论是房屋出租坐地生金,还是物流运输多种经营,东关人就有了自家门口的聚宝盆。

干不干?应该干。可怎么干?每个人都知道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怎样的障碍——建药城要拆迁,涉及的是村民200多户住房和200多座坟茔。

消息一出,村里上百口人嚷嚷着围住了周遂德的家,还有人爬上房顶冲他扔石头。周遂德站在人群中双手抱拳:“建设市场的好处,大家都能想得到。我知道,全村人都在看着我周遂德,请各位放心,我第一个扒房迁坟……”

人群散了,妻子劝周遂德:“这书记咱不干了,你也歇歇,睡个安稳觉。”

周遂德摇头:“都不愿意得罪人,村上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只要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再难也要上。”

中华药城如期建成,经过外出考察和多次说服,东关村一半的居民开始在药材市场从事房屋出租和商业经营,如今禹州的药材生意做遍全国。 “当时建药城时,我认为是瞎折腾,现在家家户户靠店铺出租就收入10万元左右,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或者再干点儿其它,一年也挣几万元。”提起眼下的生活,居民薛全生笑得合不拢嘴。如今中华药城年产值达13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带动就业10000多个。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几年,周遂德又带领群众围绕社区“一条街、四条路、四个市场”做文章。引资3.2亿元建成了一峰城市广场,投资2亿多元的钧悦时代广场也已落地,市里投资8000多万元的特色商业区商贸步行街也落户东关,半个世纪过去,昔日的东关村已成禹州最繁华的东关社区,集体经济年总产值近40亿元,九成以上的居民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0平方,人均年收入超25000元。

如今,东关社区当初定下的“吃饱饭,有钱花,住好房”3个目标早已实现,收获了“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可已经75岁的周遂德依旧不满足,“小车不倒只管推!”古稀之年的他还闲不下来,因为“手头还有几个项目没有做完,离大伙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差距……”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