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临近高考,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广告铺天盖地,令考生和家长本就焦虑的神经更加紧绷。记者调查发现,填报软件几百元至千元左右,一对一咨询辅导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服务价格随高考进程一涨再涨……随着多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更趋火爆。
由于缺乏对学校、专业的了解,缺乏明确的生涯规划,志愿填报过去就很让家长和考生发愁。而如今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北京本科普通批设置30个平行志愿,河北、辽宁普通类分别最多可填报96个和112个志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填好志愿确实是要费不少功夫。如果不去研究志愿填报规则和技巧,不去了解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和就业前景,很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失之交臂,从而影响人生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并非危言耸听。
志愿填报辅导市场火爆是有原因的,因为它击中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如果花钱能买到靠谱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进而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很多家长都愿意购买。但是,火爆的需求背后,服务质量如何?高价真能买到优质靠谱的服务吗?从记者的调查来看,志愿填报服务的专业人才供给显然没有跟上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比如,有的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所谓专业人士所依赖的大数据,并非什么核心信息,而多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而有些广告宣称的“内部数据”,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过是“在忽悠”。这就意味着,家长高价购买的服务可能很“水”,不仅“货次价高”,可能还会误导志愿填报。花钱买了这样的服务,并不会让人安心。
面对这种市场乱象,家长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各种夸张的宣传。同时,家长也要意识到,志愿填报最关键的还是了解个人兴趣、志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而这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自身的兴趣、潜质,是志愿填报服务所不能提供的。就算是一对一服务,几个小时的交流能对孩子有多深的了解呢?另外,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对市场进行规范,要明确收费标准和监管体系,查处那些夸大宣传、乱收费的机构,避免志愿填报服务市场野蛮生长,损害家长和学生的权益。
还要看到的是,志愿填报服务市场的火爆,也从侧面反映了招录信息在公开和整合等方面的不足,高中学校在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方面指导不够等问题。对此,一方面要求招生部门和高校进一步优化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加强信息整合,以更好地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高中学校顺应高考改革的趋势,加强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构建学生发展课程指导体系,从入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确立人生目标,寻找与目标相适应的专业与职业,从而更好地规划人生。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面,到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事后才不会犯难、迷茫,才能有的放矢。(李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