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家通过一些操作让雄性大鼠“怀孕”并顺利诞下后代,该实验系世界首例。消息发布后迅速引爆舆论。据报道,该研究结果已于上周发表在国际杂志 bioRxiv.org上。
随后,媒体进一步挖掘实验的细节。这个实验并不是单纯让公鼠怀孕,而是通过手术先将一只雌性大鼠和一只雄性大鼠背靠背连接在一起,即成为一个“连体儿”,使它们能够共享血液,以此构建“雄性怀孕模型”,也被称为“异时共生动物”。然后科研人员再将子宫移植到雄性共生体中,同时对雌、雄共生体分别进行胚胎移植。专家解释,上述研究不是让公鼠怀孕,而是让近交系大鼠的雄性共生体怀孕。
这一实验和“公鼠怀孕”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据专家的分析,雄性共生体,就是让雄鼠和雌鼠连接形成雌雄联体鼠之后的雄的那部分,其体液激素环境和雄鼠完全不同,除了非常成熟的近交系大鼠,其他物种实现这一试验的可能性很低。根据论文介绍,这次研究的目的是“在雌性共生体内移植胚胎发育的前提下,移植胚胎在雄性共生体的移植子宫里也具有发育成熟的可能性”。
这其实是个很专业的研究,然而很快在互联网上被大众阅读“降维解读”,其间网友态度的变化也很值得玩味。
一开始“公鼠怀孕”的新闻标题一出现,评论区几乎是一片支持叫好,这个前沿的实验,在网友的认识里被纳入了“男女平等”的讨论范畴。“让男性也感受怀孕的艰辛”,成了不少女性网友的直觉化表达。
但随后,随着实验的细节被一一披露,也有网友对该实验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这个实验老鼠的牺牲非常大,公鼠要经历阉割,同时还要牺牲三只雌鼠:供血的、供子宫的,以及供卵的。有网友觉得该实验“过于残忍”,甚至不知其有无意义。
当然,网友对科学的认知未必是准确的、全面的,大多是出于一种直觉的、情绪化的认识。但至少说明,从这个实验到网友想象中“男人也生孩子”,恐怕依然特别遥远,而实验老鼠那般的代价,也是人类绝对不能接受的。
网友之所以大量围观,其实是把社会观感带入了科学领域,用一种公共价值来衡量一个专业问题。网友的这些认识,虽然未必是严谨的,也不是紧贴着科研逻辑的,但却是一种道德的、伦理的视角;网友的看法乃至质疑未必有多少科学价值,但却有科学精神的价值。
科学的发展,赋予了未来无限可能性。但如何利用在人,受限于人性。人性的共识就是最基本的道德,人的道德判断与情感接纳,往往会给科学研究划下边界。科学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除了对自然界的揭示之外,恐怕就是人类出于情感、常识、道德的认可。
一个实验的价值与伦理审查不妨交由学术共同体去评判,但科学实验在大众评价里经历的浮浮沉沉,这种专业话语与朴素认知的互动,这个过程本身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