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小了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要为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企业的贡献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规模效益上,鲁花还应该为国家承担一些大事。”
虽年逾古稀,但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依然锐气不减,而他所说的大事便是我国农业领域的核心技术问题。
实际上,放眼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农业领域的竞争始终不断,且影响深远。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以来,我国在农业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在提速。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国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提速的背后,不仅仅是提速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富裕程度,还有一个必须破解的焦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民以食为天,粮油安全是国之根本。保障粮油安全,既涉及广大农民和消费者,更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可喜的是,鲁花集团在三十余年的企业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五位一体”农业科学创新战法,或许可以解答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的诸多疑问。
破解农业困局的“鲁花样本”
说起山东的鲁花集团,熟悉粮油产业的人士大多会从两个方面对鲁花印象深刻:一是成立30余年,鲁花集团确实低调,是国内食用油领域的“隐形王者”;二是作为民营企业的鲁花,确实是与国际巨头金龙鱼,国企龙头中粮福临门并足而立的食用油领域巨头。
在这里,外界不免要问,鲁花为何值得总结?破解农业困局为何是“鲁花样本”。
实际上,多年低调行事的鲁花集团,以核心技术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我国在相关产业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为该产业赢得国际话语权。
而鲁花的贡献体现在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食用油领域。对比大豆、玉米、菜籽等粮油作物失守,花生产业是中国少有的有国际竞争力,国内拥有全产业链闭环主导权的农业品类。
在这个过程中,鲁花集团作为花生油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花生产业链发展中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纵观鲁花的发展,在食用油领域突破性的改变技术,成功研制5S压榨工艺,成为了鲁花35年蓬勃发展的转折点。同时,35年的实践积累,鲁花形成了切实有效的科技创新战法,这也成为了企业发展,推动花生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头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民,一头连接千家万户的消费者,鲁花以35年的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以中国式战法默默响应着中央号召,走出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创新之路,这是一个中国式农业创新发展的绝佳样本,这个案例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突破花生育种问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从鲁花的实践来看,满足产业要求,不断的进行种子增产、增质,通过打响种子保卫战,突破花生种业育种关键技术,使得花生种业领先于世界。
当前,我国自有的大豆、玉米、菜籽等油料作物单产水平有限,流通环节被国外控制的情况下,作为主要油料作物的花生却风景这边独好。我国的自有花生品种无论是单产水平、产品质量还是育种研发能力,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形成了一整套花生的基础科研体系、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学研体系。有关数据显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共23个岗位科学家,27个实验站,科研人员200余人;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种质改良分中心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部野外观测站1个,国家花生种质资源圃2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科学家育成花生品种300余个。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度重视花生育种工作,花生育种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通过农家品种征集筛选鉴定,全国实现了第一次花生品种更新;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通过杂交、辐射育种等常规技术,实现了第二次品种更新,为花生生产的发展进行技术储备;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以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远缘杂交、航天育种、细胞工程、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不断推出花生重大科研成果,快速推广花生种植。
也就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花生育种走上了系统化的道路,花生产业发展也进入了蓬勃时期,中国花生产业的优势也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奠定。
实际上,这一切发展的背后与鲁花集团的成立是分不开的。
1986年,时任山东莱阳姜疃镇物资站站长的孙孟全创立专注花生油生产的鲁花植物油厂。随着发展壮大,如今的山东鲁花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近400亿元,年产花生油超过100万吨。
可以说,正是鲁花的出现延续了中国食用花生油的传统,并且以产业形式带动了整个花生链条的本土化保留,使得中国不仅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竞争力的花生良种,同时也为中国保留了保障“油瓶子”安全的底气。
“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增产、增质量、提高出油率是我们保障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鲁花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种改良是保卫“油瓶子”安全的有效途径。
为了保障花生产业战略安全,在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的带领下,鲁花先后打响了“种子保卫战”。
当前,高油酸花生已经成为国际花生优良品种竞争的重点。在中国高油酸的标准是油酸含量75%以上,美国是最早开展高油酸花生育种的国家,已经利用高油酸材料培育出不同类型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近50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利用。随后,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全面推广种植高油酸花生,实现商品化批量生产。
近几年,我国在高油酸良种培育方面持续发力,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先后选育出了油酸含量在77.8%—90%的“花育32”“花育951号”“花育51号”““豫花37”“ 冀花16”等10几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
为了打好种子保卫战,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鲁花集团于2009年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公司,专门从事花生良种的引育试验、生产示范、经营推广。
2013年以来,鲁花农业科技公司联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参与研发成功了一系列具有“高油酸、高产量、高含油量”的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种植的花生新品种10多个,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约10万亩,致力于优质花生基地建设,促进高油酸花生良种的更新换代。
突破农业关键性问题,关键靠创新。
正如有关农业专家所说的那样: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而鲁花为破局这一难题杀出了一条血路。
2关键技术引领食用油升级
只破局了种子问题远远不够,加工环节的技术更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想要保护住上游种植业的科技成果,必须靠产业拉动,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生产出顶级产品,是保护好一条产业链的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包装食用油历经几次蝶变。
改革开放初期,包装食用油概念进入中国,各种食用油工厂在祖国的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然而,由于技术有限、工厂简陋,形不成工业机械化规模生产,采用传统小作坊压榨制油工艺生产的毛油,虽然保留了食用油原始的香气,但是其菌落总数、杂质异味、溶剂残留、黄曲霉素等各种理化指数无法达标,食品安全成为当时行业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打开国门后的中国市场迎来了国际粮油巨头的进入。国外品牌采用化学浸出法的提炼工艺不仅大大提高了出油率,而且有效的控制了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干净、清澈的小包装食用油一时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采用化学浸出法损害了油料作物原油的香味成分,消费者吃的油越来越不香,油却吃的越来越多。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吃到又干净又浓香的油呢?”孙孟全是一个“轴”人,极端追求完美的他不能接受中国食用油存在的缺憾,于是他亲自带领团队,走上了极其艰难的研发之路。
“我坚持了6年。6年时间,前途渺茫,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放弃了,但是我几乎是把之前所有卖花生米的收入都投入到这个创新研发上了。”孙孟全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朴实、执着,他始终坚信中国的食用油要向浓香味方向发展,中国人必须生产出又干净,又浓香的食用油。
历经六年埋头苦干及艰辛探索,再加上十几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鲁花团队(在1992年)终于成功开创鲁花独特的5S纯物理压榨工艺。
这套工艺具有五大技术优势,一是物理压榨技术;二是“生香、留香”技术;三是“无水化脱磷”技术;四是恒温储存保鲜技术;五是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技术。全程无化学添加剂,也不存在溶剂残留,既保住了花生的浓香,又去除了黄曲霉素。
中国能自己生产出又干净、又浓香、又不存在溶剂残留的食用油了?外界哗然。
当时,5S压榨工艺震动业界,尤其是在花生油领域去除黄曲霉素这一成果,更是让鲁花一夜成名。可以说,正是5S压榨工艺的推出,为鲁花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国家对5S压榨工艺进行鉴定,并参照鲁花的工艺,重新修订了花生油国家标准,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讲,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这是中国食用油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从此,中国食用油走向了品质与香味并存的发展道路。鲁花利用5S压榨工艺生产的浓香花生油的好处还体现在“省”上,鲁花5S压榨浓香花生油以其浓郁的香味,丰富的营养,用量只用色拉油的一半(50%)。由此,鲁花浓香花生油一瓶能顶两瓶用,深受消费者的好评。鲁花凭借这些核心技术,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功的引领了中国食用油的发展方向。
当然,鲁花人并没有止步于5S压榨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市场对食用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吃得好、吃得香,更要吃得健康。
为此,鲁花在2017年推出高端定位的高油酸花生油产品。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什么叫油酸?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高油酸能够选择性地调节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和低密度胆固醇成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还具有天然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有抗衰老的功能。
正是因为油酸的这一营养学价值,使其成为食用油行业竞争的一条核心路径。高油酸花生油和橄榄油的油酸含量均等,一般高于其他食用油品类。
在鲁花的带动下,多个食用油品牌也纷纷推出高油酸产品,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革命,从而引领上游种植端和科研育种的发展。
如今,鲁花不仅凭借自身产业优势带动了国内花生产业完全掌控,同时利用独有的5S压榨工艺,助推了我国的粮油战略安全。
3创新质量方能守住花生产业链
1988年,粮油大亨、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联手中粮集团,在国内组建南海油脂,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次联手给中国食用油带来天翻覆地的变化。
随后,中粮集团也推出相应的小包装食用油——福临门食用油。中国粮油市场一时被“金龙鱼”和“福临门”所占据。
一面是跨国粮油大鳄、一面是拥有央企背景的国内巨头,夹缝中生存的鲁花不得不另寻出路。
一边是鲁花团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攻坚克难,一边是中国的粮油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为好日子来临了的孙孟全踌躇满志,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纯正花生油成本高昂,价格不菲。以当时的国内消费水平来说,市场对价格异常敏感,鲁花并没有找到好的销路。
但是这也让孙孟全开始思考起了如何建立品牌的问题。
差异化是孙孟全首要考虑的突破点,在鲁花花生油拥有极高品质的前提下,打造品牌是制胜的关键。
市场上的油品众多,鲁花花生油的突出特点就是品质纯正,香味浓郁。但是在此之前,金龙鱼和福临门主打大豆油,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以大豆油为主。
因而,孙孟全敏锐意识到花生油的细分市场中,还没有领先品牌出现,这就为鲁花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出发,孙孟全将营销焦点对准花生油,将鲁花品牌与花生油联系在一起。渐渐地,鲁花成为了中国花生和花生油的代言人。
“滴滴鲁花,香飘万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而这样的一句广告语也精准地总结了鲁花牌花生油“香”的特点,富有人情味的将千家万户的消费者与企业紧紧相连。
凭借着5S压榨核心技术的应用,以及广告的热播,鲁花花生油逐渐家喻户晓,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大。
随后,鲁花采取加工厂直接建在原料产地,省去物流成本的同时惠及当地农业的生产加工模式;采取地方分公司+经销商的双渠道销售模式,不仅便于地方管理,同时也深度打通市场渠道,让鲁花的产品占领市场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鲁花在跨国粮油大鳄企业和国有大规模粮油企业的双重压力下,逐步成长为中国食用油领域的另一巨头。
与此同时,鲁花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获得了来自消费端的认可。公开资料显示,鲁花连续多年C-CSI中国顾客食用油满意度排名前三,更是在2017-2019年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顾客食用油满意度第一名,2021年,鲁花再次荣登C-CSI中国顾客食用油满意度榜首。
对此,一位行业专家点评说:“没有鲁花就没有中国花生产业的今天,有可能花生产业也要像大豆、玉米、菜籽一样沦陷。”
实际上,正如上述专家所说的那样,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进步,保护好花生油的市场,就是保护好花生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力。
在跨国公司占领国内市场的背后,是对中国油料作物种业、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的全面摧毁。
反之,一个全产业链的鲁花这样的产业化集团的存在,首先保证了市场占有率,倒逼了产业上游的育种、种植的不断创新进步。
同时,产业链条的兴盛为花生油在中国食用油领域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进一步保护了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这就如同美国利用起国际力量,在国际市场围追堵截华为,抑制华为的国际化扩张,其核心目的在于摧毁中国的创新领头羊。
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些民族品牌,在发际于微时,在挤压中生存,但他们不甘心落后,以企业之力,带动产业发展,为国家的战略安全留下了底气,而鲁花就是其中的骄子。
4步步为营,延伸粮油产业链
“我们的油香,我们的产品是非转基因,消费者怎么可能不喜欢?”孙孟全从来不担心企业的经营问题,而这种信心正是源于他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坚定信心,比起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营销,孙孟全更坚信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可以说,一个核心技术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甚至一个产业的命运。5S压榨技术的突破成就了孙孟全和鲁花的事业发展,但是鲁花的创新并没有止步。
近年来,鲁花进一步向多品种、多领域迈进,成为一家以花生油为主导的综合性粮油企业。当前鲁花已经形成食用油、调味品、米面三大产业板块,这其中,鲁花的核心技术5S压榨工艺在其它各个油脂品类得以延展应用。
“5S压榨工艺这么好,可不可以用在别的油脂加工上。”孙孟全认为“香味”和“健康”并举是中国食用油的未来。考虑到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不同,孙孟全决定以5S压榨工艺为基础,在其他食用油领域做技术扩展,以带动国内其他油脂产业的高质量革命。
“先去皮,再压榨,油香甲天下。”2007年鲁花在行业中首个推出葵花仁油产品,这是鲁花核心技术5S压榨工艺在除花生油外的第一次技术性延展。
这里要说一下“葵花籽油“与”葵花仁油”的区别。相较于国内传统的葵花籽油带壳加工的落后做法,鲁花凭借其核心的5s压榨制油技术的优势,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葵花籽壳、仁彻底分离后榨油,更好的保留葵花仁香味,提高了葵花油的蛋白质含量。而这背后是鲁花5s压榨工艺的成功改良,才使得此次技术革新得以实现。
在鲁花之后,多个粮油企业纷纷改良技术,推出葵花仁油,鲁花在该品类的产品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第一步的成功让鲁花意识到了技术拓展的巨大价值,而后鲁花推出特别香的低芥酸菜籽油,实现菜籽油的高端化升级。
传统油菜籽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硫甙含量较高,其中芥酸含量为20%~60%。芥酸会诱发心肌脂肪堆积、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但是,通常情况下低芥酸菜籽油相较于高芥酸菜籽油,香味方面有所欠缺,不如高芥酸菜籽油香。因此,虽然国家从居民健康的角度,一直提倡食用低芥酸菜籽油,但消费者还是喜欢食用高芥酸菜籽油。
低芥酸菜籽油更营养更健康,但口感不香,这一直是菜籽油研发领域的一个难题,但是经过鲁花人3年多的科技攻关,采用鲁花5S压榨工艺中独特的“生香留香”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比起菜籽油的“生香留香”,鲁花在亚麻籽油的“去苦留香”上更是下足了功夫。近年来,亚麻籽油作为健康油的概念在国内逐渐引起重视。但即使亚麻籽油营养丰富,传统的榨油技术却往往难以去除油中的苦涩味道,因此亚麻籽油一直难以被广泛普及使用。
鲁花再一次通过科技创新,成功研发亚麻籽油“去苦留香”技术,在攻克苦涩味道的同时,充分保留亚麻籽的独特芳香及丰富的α-亚麻酸,将亚麻籽油变成了一款既香又健康的日常生活用油。
针对不同的油料作物,鲁花通过创新改进技术,实现了葵花仁油、菜籽油、亚麻籽油等食用油的技术突破,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与产业链的回归。
比如,鲁花推出的小磨芝麻香油产品便是以传统的工业化手段还原传统手工制造的典型代表。
鲁花小磨芝麻香油经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小磨香油生产的现代化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变革。走进鲁花的小磨香油厂,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这种通过石磨低温研磨出的香油,不但能使香油中的芳香物质几乎不被破坏,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香油中的营养物质,使之不仅美味而且健康。
鲁花小磨芝麻香油的精髓,还在于真材石磨的研磨。为了找到更优质的石磨,鲁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深度考察石磨厂,精心研究不同石材的软硬度。同时,平均一月两次的石磨质量检修,规模化的石磨矩阵,只为了保证出厂的每一滴鲁花小磨香油质量上乘,滴滴原香。
调味品板块是过去几年鲁花增长最迅速的一个板块,其中鲁花酱油更是成为明星产品,因为浓郁、独特的酱香味而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说起鲁花做酱油,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1999年,孙孟全到日本参观,发现日本的酱油质量要远高于国内酱油。但当他了解到日本的酱油技术是来源于中国,却因日本发扬于世界时,内心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用中国的酱油酿造技术,在中国酿造出世界的美味,鲁花应该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做出更好的酱油来。
回国后,孙孟全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筹建酱油研发中心。彼时为突破5S压榨技术,孙孟全带领技术人员一干就是六年,如今为中国能产出一瓶好酱油,鲁花又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研发路。
懂酱油的人都知道,优质的菌种无疑是生产出高品质酱油的关键点,鲁花更是深谙其道。所以,鲁花汇集全国科研力量,投巨资建立了鲁花酱油菌种研究中心,历经无数次筛选和培育,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发出独特的珍稀酱香菌种——“鲁花酱香菌”。
这种“鲁花酱香菌”具有超强活力,蛋白转化率极高,能够在源头上决定酱油熟成后的香型、味道、体态等主要理化指标。也正是这种“鲁花酱香菌”的添加,让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酱香味、鲜味、咸味相结合,更加的酱香扑鼻。
2012年,鲁花集团投资兴建“山东鲁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采用非转基因原料,经过酱香菌种制曲、四季净酿发酵、物理压榨三大环节,精酿出了自然鲜酱香酱油、黑豆酱油、自然鲜炒菜香酱油、蘸食鲜特级酱油、酿造黑糯米香醋、料酒、蚝油、调味酱等多品类的调味品产业链。
对此,经业内专家组织国际国内各大品牌酱油进行专业标准测定和对气、滋味的品尝,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在风味、口感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均达到了领先水平,远远超过了日本酱油。
2017、2018年,在欧洲素有国际食品业“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品质评鉴大会评比中,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连续荣膺国际金奖。2020年6月,鲁花全黑豆酱油又以高端品质荣获世界品质评鉴大会国际金奖。
2018年6月,鲁花集团在河南省延津县成立山东鲁花(延津)面粉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占地420亩,总投资27亿元,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生产鲁花高档面粉和鲁花经典面条。鲁花通过科技创新,研发了独特的六艺制作面条技术,实现了鲁花经典面条“入锅易煮不浑汤、入碗耐放不易坨,入口爽滑又软弹”的三大特色,独一无二的面香和口感,远远超过了其它挂面产品和手擀面,投放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强烈追捧和高度评价。同时,鲁花经典面条的问世,在行业内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各界人士交口称赞,开启了由挂面转为面条的制面新时代。
科技创新让鲁花产品实现了高质量升级,从而带动了产业链条的整体回归,也为传统工艺的回归插上了工业化翅膀。凭借持续创新,鲁花是越做越大。目前,鲁花集团已经成为横跨食用油、调味品、米和面等多个行业,以花生油为主导的大型粮油企业,现拥有47个生产基地,食用油年生产能力150万吨,调味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米、面年加工能力50万吨。2020年,鲁花集团销售收入390亿元,实现连续三十多年持续增长。
可以说,鲁花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行业爆款产品,也做大做强了自身。
5以“为人民服务”为本,“爱心创新”引领发展
我们不停在探究,作为企业,鲁花从山东莱阳的一个物资站成长为辐射全国的食用油巨头,还能35年如一日的始终保持科技长青,其背后的逻辑到底在哪里?
当我们35年后,重新踏进鲁花老厂区的时候,答案就已经找到了。
鲁花集团的发源地位于山东莱阳姜疃镇,在孙孟全曾经任职过的物资站原址上,他盖起了鲁花的第一个工厂,办厂之初,孙孟全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挂到厂房的最高处,30余年始终未变。
“产业报国,惠利民生”是根植于鲁花文化基因里的一句话。
1983年,孙孟全接手山东莱阳姜疃镇物资站,当时的物资站连年亏损,经营条件堪忧,摆在孙孟全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孙孟全大刀阔斧砍掉物资站原本的五金、建材等项目,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实现了扭亏。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年,山东地瓜大丰收,导致地瓜干价格下降,市场无人问津,而每户农民手中都存有几千斤的地瓜干。眼看地瓜干要烂在家里,孙孟全四处走动,找到青岛一家酒精厂,帮农民解决了老大难问题。
结账时发现,这次帮助农民转卖地瓜干,物资站还赚了3万块钱。
孙孟全说:“这件事情教育了我,企业只有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随着业务的扩展,1986年,孙孟全创立了鲁花植物油厂,生产花生油,一路走来已有35年。
孙孟全总结鲁花的成功之道时表示:“‘产业报国,惠利民生’始终是我办企业的初心,鲁花这些年从小到大的发展,靠的就是爱心和创新文化。”爱心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提升力。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从鲁花“产业报国,惠利民生”的初心出发,爱心引导创新是鲁花实现企业价值的基本路径。
从初心出发,鲁花多年来坚持做到为产业谋发展,为农民谋利益,为消费者谋幸福,而不断的实现科技创新则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带动力,也成为了更好服务消费者的驱动力。这便是鲁花35年坚持科技创新的根源所在,也同时证明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认同引导的战略合一。
鲁花一手牵着千百万的中国农民,一手牵着千百万的中国消费者,同时肩负起中国花生产业重任,以35年的企业实践把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企业以文化引领发展,以爱心引领创新,这也是鲁花相较于其他中国企业所不同的地方。
与此同时,鲁花还建立起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创新奖励制度。可以说,鲁花从集团到分公司,从业务部门到车间工厂,以制度化的激励办法,鼓励各领域、各层级的创新发展。
至此,鲁花集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发展体系。
6结语
“‘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一生追求,也是我的初心。”从孙孟全担任物资站站长开始,赚钱从来不是他做事情的根本目的,他想为国家干大事,为老百姓干实事。
35年过去了,“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依旧悬挂在鲁花厂房之上,“产业报国,惠利民生”的初心在鲁花人心中始终未改。
独具特色的“五位一体”创新战法,使得鲁花不断壮大。中国花生产业正是拥有了鲁花这样企业的坚守,中国才守住了花生产业的大门,成为农产品领域为数不多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守住了中国“油瓶子”的最后底线。
从这个角度说,鲁花的崛起又是消费者之幸、花生产业之幸、国家民族之幸。
从“滴滴鲁花,香飘万家”到“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子”,鲁花没有辜负改革开放,鲁花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在食用油领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缩影。
鲁花正在兑现着保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承诺与责任。
好样的鲁花,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