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天的河南画像,你想画什么?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 李付广:我想画河南的乡村,长着雪白的棉花,金黄的麦子,牛羊肥壮,鱼虾满塘,水也清、岸也绿,村子干净漂亮。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康岩:我想画河南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桥飞架,高铁穿梭,生活很舒服,干事很带劲。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国工匠 杨金安:我想画河南的人,很厚道也很聪明,看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热爱的事情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天的河南,是否超出你的想象?
滑县锦和新城社区居民 谢艳枝:农民变市民,换了一种活法。
郑州出租车司机 吕剑锋:一代传一代,变了一种人生。
在这里,每一粒种子都在生长,每一种生活都在向上,每一个憧憬都在奋进。
第五集:人本之城
三门峡卢氏县,山高、沟深、地少,四千多座山峰包围着大大小小的村庄。
茹会子原先的家就在其中一个山坡上,那时候,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搬出去,逃离大山、逃离贫困。
卢氏县朱阳关镇涧北沟村村民 茹会子:我们下一次山,来回得一天,邻居下山卖猪我帮忙赶,一路赶一路走,等走到山下,猪都累不中了。
2018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茹会子一家三口搬进了新建成的朱阳关镇朝阳社区,新房面积75平米。
卢氏县朱阳关镇涧北沟村村民 茹会子:不花一分钱,让我们搬下来,住上了新房,在以前真是不敢想。
更让茹会子没想到的是,他还可以从河南省推出的宅基地复垦券政策中获得红利。
这项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规定,政府在城镇周边统一为农民盖房子,让农民免费居住,农民乔迁新居后,原来的宅基地恢复为耕地,使用权还是农民自己的。
恢复了耕地,地方耕地面积就增加了,这样地方和政府就能够把多出来的土地指标,交易给需要建设用地的城市。交易获得的资金,汇入公共财政,通过多种形式回馈农民。
5年来,仅宅基地复垦这一项,卢氏县就腾退出6千多亩土地,其中4882亩用于交易,交易金额14.646亿元。
卢氏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宋虎伟:复垦券这个资金分配,除了老百姓的附属物补偿一部分,主要是用于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改善,县政府又把50%交给有关金融单位理财,每年理财的收益再平均分配给所有的搬迁户。
茹会子一家,每年因此又多了1000多块钱的分红,他们的社区周边,还配套建设了150亩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及9家带贫企业,这9家企业的任务是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
卢氏县朱阳关镇涧北沟村村民 茹会子:下来以后,享受了贴息贷款,我贷了三万元钱,种香菇,今年预计能收入六万。
农民有了新房子、新产业;政府有了新耕地、新资金;城市有了新用地指标、新发展机会。
借助宅基地复垦券政策,河南已获得资金超过404亿元,既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又为耕地保护开辟了新渠道,还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
一个土地政策,实现三方共赢;一项机制创新,激活满池春水。
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 冯奎:土地是城镇化的灵魂。农民从土地上离开之后,到城市里去生活,这意味着城市的建设用地相应要增加,用这个增加的土地去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等,那么农村里边的相应建设用地应该调节,实现土地的这种平衡利用。
河南,有将近一亿人口,但其中一半是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2亩;
河南,GDP全国第五,但人均只能排在十名开外;
人多、地少、发展压力大。死守乡村无出路,靠天吃饭没前途。
城镇化,成为河南现代化破局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郑风田:河南作为国家的粮袋子,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减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有限的情况下,用来搞工业的、搞城镇的土地就非常有限,所以导致河南的城镇化比全国要低。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1978年,河南全省城镇化率仅为13.63%;2017年首次超过50%,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达到55.43%,比1978年提高了3倍多。
可是,一切增长成果,一旦被一亿人分享,就难免被摊薄。
2020年,河南的城镇化率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46个百分点,城镇化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河南的不二选择。
这里是滑县锦和新城社区,公示栏前围满了人。
滑县锦和新城社区居民 谢艳枝:医疗保险一个人是二百八,你们都看看,找找自己的都给的够不够......
谢艳枝,十年前从村里搬到社区,和其它30多个村的3万多村民一起,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身份变化的关键,是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谢艳枝感受最深的是就医看病。
滑县锦和新城社区居民 谢艳枝:以前在老家卫生条件也不好,生个病熬不住了,就来到村里的小诊所,那里头拿三块五块拿点药吃吃,见轻就轻,不见轻就忍着呗。
2009年,谢艳枝的婆婆患了肺癌,住院、化疗,一共花了将近4万。那个时候,她们缴的是“新农合”医保,每人每年缴费20元,因为许多药物不在医保范围,报销比例不到30%。
2万多的外债,像一块大石头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滑县锦和新城社区居民 谢艳枝:最苦的时候,我就120多块钱我记得,我跟两个孩子在家花了三个月,没舍得花完。我女儿把人家喝完的矿泉水瓶拾到家里面 (她说)妈妈 这个还能卖一毛钱。
2011年,谢艳枝一家从村里搬到了社区。正是这一年,她的公公又得了脑溢血。但这一次,谢艳枝没那么吃力了。
滑县锦和新城社区居民 谢艳枝:打个120 直接都到医院了,抢救得比较及时,都没留下多大的后遗症。当时花了两万多,报销过之后,就花了几千块钱,现在生病是不害怕了。
不仅离医院近了、看病方便了、报销比例高了,谢艳芝她们还不用缴医保费。
滑县锦和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 张忠才: 我们这新区政府对所有的居民,实行了三补一免,养老保险每人要补200元,医疗保险每人补280元,高龄补贴每人每月是200元,免除所有居民的物业费。
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既然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均等化愿望十分迫切,那就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003年,河南开始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7年,河南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21年,河南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已达到1.03亿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
十八年,一条路,看得见远方,看得见初心:一切政策措施的原点,都是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好。
今年39岁的吕剑锋,在郑州做出租车司机已近二十个年头。
郑州出租车司机 吕剑锋:你看这是我今年换的新能源车,钥匙还新着咧!
这些年,他眼看着郑州一天天繁华起来、漂亮起来。
这座城的变迁,吕建锋有发言权,因为他和这座城一起,经历了城市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共同转变。
20年前,吕剑锋从老家漯河来郑州打拼。
郑州出租车司机 吕剑锋:2002年我从老家来郑州,借了十来万买的出租车,那时候就在这租的房子,你看现在都拆迁了,变成高楼大厦了。那时候租房子一个月80块钱,10平方左右,那屋里除了一张床,转个身都难。这就是我当年,第一次来郑州租房的钥匙,这是我那时候出租车的钥匙,这我一直都保留着,这是我打开郑州之门的钥匙。
2004年,郑州试行户籍改革,户口无条件放开,吕剑锋也趁机把自己的户口从老家迁到了郑州。
郑州出租车司机 吕剑锋:是郑州户口了,但是感觉不像郑州人,教育、医疗、社保很多政策都享受不了。
加快城镇化,并不是让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扩张。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河南新型城镇化的遵循。
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各地市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改扩建速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不断加强。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给吕剑锋一家带来新的实惠。
郑州出租车司机 吕剑锋:给两个孩子报了好几个兴趣班,有那个舞蹈、游泳、架子鼓,要不来城市,也没这么方便,这么多资源。
郑州出租车司机 吕剑锋:这是前几年买的新房,买房之后,把媳妇孩子的户口也都迁过来了,现在上学是划片,家门口就是医院,全家也都交了社保。
这新房新车的钥匙,就是打开新生活的钥匙。
四把钥匙,打开了吕剑锋的新生活,让他真正从农民变成了市民。无数个吕剑锋的命运,朴素而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为了农民变市民,享受公共服务,过上更好的日子,让城市成为更宜居的家园。
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宋伟:一方面,我们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水平,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人的民生水平,然后就是我们的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每周三上午,郑州市桐柏路191号院的小食堂里都会传出悠扬的歌声,这是一群平均年龄83岁的老人在演唱。
正在弹琴伴奏的是92岁的施阿姨。1953年,她从上海来郑州支援建设,如今,老两口的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也不在身边,买菜做饭都成了大问题。
郑州市桐柏路191号院居民 施青柳:以前也想过,腿不好以后,我自己做饭都有点累了,我说啥时候不让我做饭了,那我吃个现成饭我就享福了。
施阿姨所在的这个小区,1500多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六成。老人们生活不便,街道办也很着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街道、社区一致下定决心:在小区建个食堂。
河南省郑州市计划路社区党委书记 张云培:我们组织了专门的设计团队,光设计方案前后更改了20多次,不管是选址还是咱餐饮企业,都是精挑细选。首先得是一楼,让老人觉得方便,其次环境要舒适,让老人觉得安心。
小食堂午餐一般十块钱,政府补贴三块,施阿姨她们7块钱就能吃到两菜一汤。
郑州市民 施青柳:小食堂有个好处,它花样多,天天有变化,饭菜不重样,真是暖到我们心窝里了。
郑州市民 王锦如:这就是共产党能考虑到人民的生活,听党的话,往前走,生活越来越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改善是突出标志。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各级领导每人领办一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省委书记楼阳生领办的就是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市积极行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交出了一份份靓丽的民生答卷。
洛阳市民 刘雨蓉:我今年年底就要考研了,每天都会来这里打卡学习。
洛阳市民 韩卫军:上午下午都要过来。你多看书,心情来说,永远年轻。
洛阳市民 张若琳:只要您有身份证或者读者证,都可以进来,免费开放。
洛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城市书房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
每逢周末,阮子萱都会参加一个特别的聚会,聚会的地点是河洛书苑。
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 阮子萱:城市书屋很方便,以前我要看书的话就要去很远,像体育场的少儿图书馆,骑车也要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到 。
阮子萱妈妈 董蓓娟:现在城市书屋建得多,不管是说在我们家附近,还是在她姥姥家,她爷爷奶奶家附近都有,随时随地只要孩子想看,都会带她去。
200多座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河洛书苑”,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城市书房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更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浓缩。在16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上,这种软实力让城市、让人民变得更优雅、更幸福。
许昌,围绕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休闲健身、生鲜便利、智慧阅读,打造5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圈出美好新生活;
驻马店,2019年以来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53887户居民享受到设施完善、优美的生活环境;
以人为本,河南的城镇化,成为小康建设的温暖底色。
郑州市民 顾永怦:非常非常舒服,只想多活几年,享受享受社会主义的福气,享受习主席领导下,我们的美好生活。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全面小康更有温度。
70%,一直是河南全省民生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超3.5万亿元,这是“十三五”期间河南财政民生支出总量;97.2%,这是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领域指数。
“十四五”期间,河南要实施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 冯奎: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这意味着河南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化率的方式来寻求发展,也可以通过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等等发展,来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发展的质量。
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其中之一。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继续当好“国家队;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形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中原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着力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
这样一张宏伟的蓝图,归根到底,是要让亿万中原儿女拥有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家园。
犹如每一滴水汇聚成黄河激流,犹如每一粒土沉积为中原大地。以人为本的发展,必将激活每个人的活力;人民至上的胸怀,必将谱写大河之南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