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黄河文明轴心带的核心区,千百年来,黄河在河南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地标。
10月31日,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在位于黄河之滨的黄河交通学院隆重举行。
此次黄河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黄河交通学院、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焦作市武陟县人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
论坛主要任务是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主题开展研究阐释,宗旨是为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书博,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副主席李新年,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梁留科,焦作市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千析,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晓强,焦作市武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亦山等应邀出席论坛。
中国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黄河交通学院原永宏、许青云、王裕清、马金洲、仇正锋、樊豫陇、王全升、王元福、李琰霞、杨行炜等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出席论坛。
出席论坛的还有河南省内外知名专家、河南省各省辖市社科联、河南大学出版社及国内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同时,黄河交通学院20000多名师生通过钉钉直播的方式收看了会议实况。
中国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致辞
中国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首先致辞,他指出,黄河交通学院坐落在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学校制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2020年4月成立了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所,并于2021年1月8日升级更名为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承办和开展了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和专题论坛。李顺兴指出,黄河交通学院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调推进大治理的过程中,以法治实施保护,以科技赋能发展,以合作谋求共赢,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不懈奋斗,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焦作市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焦作市武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的信心决心。两年来,我们实现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突破,两年来,我们扛起时代重任,探索了叫响黄河文化之乡品牌的新路径,两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汇聚了抗洪抢险确保黄河安澜的新合力,两年来,我们争当发展先锋,擘化了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新蓝图。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千析指出,“地标”是同一主体承载、呈现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内容的显性符号,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国家文化的象征,黄河文化地标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打造黄河文化地标,对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强化中华传统文化记忆,突出中华文化标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构建全球华人的心灵故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拥有自然、地理、文化等方面突出优势。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书搏讲话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书搏指出,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对于黄河文化研究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阐释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时代意义、实践路径,对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广大社科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尹书博要求,要增强保护好治理好黄河的历史责任感;奋力谱写绚丽出彩的河南黄河篇章,积极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贡献力量,着力打造开放型中原智库,不断提升社科理论研究的能力水平。
论坛上,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梁留科作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创琳线上作了《文化对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效应》的报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张新斌教授作了《国家战略背景下的焦作担当》的报告;郑州文旅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授王少华作了《穿越千年,未来已来——再论黄河文化旅游活化的底层逻辑与场景创新》的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文化中心副主任田世民作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格局与治理变迁》的报告。
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讲话
最后,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讲话,他指出,召开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发布会,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进行研讨交流,锚定“两个确保”、推进“十大战略”的重要举措,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李庚香认为,应当建设黄河文明轴心区,让黄河文化更好地从中原、中国走向世界。一要突出“山河祖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等核心元素;二要建构起黄河与世界沟通交流的话语体系;三要善于讲好中原文化故事、黄河文化故事。四要突出黄河文化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河南黄河文化地标》一书由河南省社科联、黄河交通学院、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焦作武陟县人民政府四家单位共同编撰完成,全书共分为两个篇章,七大章节。上编《理论探渊》,首先分析黄河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内涵,梳理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阐释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厘清地标、文化地标、黄河文化地标的概念关系,进而使读者认识到黄河文化的厚重以及河南黄河文化地标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下编《地标揽胜》,以词条的编写方式,分河南黄河文化核心区、河南黄河文化主体区、河南黄河文化辐射区三个部分,统筹18个地市的黄河文化地标115个,使读者区位坐标明晰的一览河南黄河文化地标之胜。
《河南黄河文化地标》书籍著作方、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李新年介绍了书籍编撰的基本情况,《河南黄河文化地标》出版方河南大学出版社介绍了书籍的出版情况。会上,还举办了颁书仪式,与会领导分别为黄河交通学院师生代表和各地社科联代表颁发新书。此次黄河论坛设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了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