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席气象专家张霞在工作中 摄影 王威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月20日,由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委网信办联合组织的“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河南省气象台,走进张霞的日常工作生活,深切感受气象人的使命担当。
坚守30年 “新”挑战与“稳”进步
1991年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气象人。30年来,张霞坚守在天气预报业务一线。预测未来十天的天气状况,是她日常的主要工作。
依据大数据监测系统、全球交换的气象资料等预测分析温度、降水、(大)风、相对湿度等气象信息。“目前天气预报中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8%,台风路径预测误差在70公里左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张霞介绍说。
天气预报关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天气预报要想做的准、做的好,离不开气象人日常的学习和总结。值班之余,张霞大量阅读文献,了解本省、黄河流域等不同地形地貌区的降水特征、形式特点,对数值模式预报性能优劣做检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2016年“7.1”豫北特大暴雨、2018年8月“温比亚”台风极端风雨、2003年、2007年和2020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等,工作以来张霞经历多次灾害天气过程,极端天气事件给气象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
“每次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过后,我都会复盘分析,总结经验,找寻未关注到的影响因素和预报服务中存在的缺憾。” 张霞说,“精准预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观测站网加密增多,雷达卫星等观测资料、分辨率较高的地形资料等同化到数字模型中,将为预报的精准提供先决条件,未来天气预报会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精准。”
对工作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张霞的天气预报质量及业务综合考评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多次获上级主管部门表彰,并在河南省首届预报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单项和全能三等奖。
筑牢防线 科技创新与传帮带
栗晗是张霞创新工作室的一员,“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跟着张霞老师,这6年做了很多项目课题、技术研发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迎难而上,沉下心来从最基础的研发一步步去做,最终解决一个个问题,她以身实践影响教导着我们。”
作为黄河流域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今年国庆节期间,张霞在岗值守5天1夜,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形势,制作精细化的天气预报。根据黄河河务局和小浪底水库等部门的安全运行需求,多次参加黄河流域相关部门联动会商和防汛调度工作会,全力做到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科学调度提供支撑,保障黄河安澜。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技术上不断追求精准预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遇到极端天气主动放弃假期在岗值守,不辞辛苦。”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王振亚讲述他眼中的张霞。
摄影 王威
“司天为民、创新奉献、实干争先、出彩中原”十六个字集中概括了河南气象行业和气象人的新要求和社会责任,张霞作为一名气象人,身体力行地践行着。
据了解,张霞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气象防灾减灾、及时准确的宗旨,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地厅级8项、现代化建设项目3个,取得软件著作权9项。在流域暴雨机理和关键预报技术、集合预报应用、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等领域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其中12项成果获厅局级科技奖励,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河南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2万余字。
此外,张霞也致力于科研成果及时业务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室研发的“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预报系统”,应用于省内外预报业务和流域洪水服务中,为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预报和洪水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2021年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张霞入选了中国气象局2021年度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首席气象专家),同年被授予“中原大工匠”称号。
“作为气象人,一定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不忘初心,始终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以后我将继续立足岗位,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中原老百姓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张霞说。(郑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