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乎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从事科研工作40年,所有的坚守只为一粒“种”,让农民吃饱、让土地生金、让粮仓丰盈,就是河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彦惠的初心和梦想。
痴迷研究,把“玉米强国”当作使命
70年代作为下乡知识青年时,陈彦惠所在的生产队为了让社员们多分一些小麦,为此特别从外地引进了一个小麦新品种,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品种特性了解和栽培技术,导致种植的小麦大面积冻死颗粒未收。农民想吃到更多小麦愿望落空,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让他初次认识到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重要性。
80年代恢复高考后陈彦惠作为第一届大学生走进了河南农业大学,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著名玉米遗传育种教授吴绍骙。吴绍骙教授提出的异地培育南繁北育的理论和方法让陈彦惠从内心产生了巨大震动。从此他走上了玉米遗传育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培育玉米新品种为目标的玉米强国梦。
不断创新,只为打赢玉米种业翻身仗
“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搞研究创新”,是河南农大专家教授共同的品质。回顾近40年科研教学职业生涯,为了追寻和实现玉米的强国梦,长期坚持玉米遗传育种的研究方向,带领河南农业大学的玉米创新团队,勤勤恳恳,艰苦奋斗、坚持创新、不断钻研、追求卓越,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重点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等20多个项目;在国内外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玉米遗传育种》等3部专著。他在国内率先利用回交改良技术选育玉米姊妹系、姊妹种和改良单交种,成功育成了黄74、黄75两个姊妹种及其7个改良单交种,主持选育出豫玉3号、豫玉20、豫玉34、豫单2001、豫单2002等多个玉米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达几千万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较早开展轮回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的理论研究,成功育成了豫综2号、5号“等优良群体,并在生产和育种中应用。
籽粒机械收获一直是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而缺乏适宜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是短板中的短板。陈彦惠教授直面困难带领着他研究团队自2011年以来,持续对品种性状进行改良。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面世。该品种成为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方式革命性改变的当家品种,使玉米像小麦一样实现方便快捷的籽粒机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快速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中原大工匠,陈彦惠表示他会继续在玉米科研的道路上风雨兼程,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为中原大地仓满廪实不懈努力、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