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修渠老人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都是那些艰难修渠岁月留下的印记。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能看到当年修渠的场景……”11月10日,站立在影像展照片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刘铭感叹。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正在安阳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这次展览由安阳市图书馆联合安阳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开展。展览开篇遴选了河南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魏德忠的红旗渠建设经典摄影作品,作为“序”,用巨幅作品结合文字的方式再现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场景。展览主体部分分为“团结协作”“英模竞彩”“无私奉献”“群英璀璨”四个篇章,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修渠故事。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是一项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人、耗时10年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些照片中展示的正是当年那一个个不服输的修渠英雄,他们值得被铭记。”安阳市图书馆副馆长蒋廷方说。
展出照片的背后,是安阳师范学院一群师生历时3年的“寻迹史”。自2018年起,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秦国防带领学生,历时3年,探寻了林州456个村落,寻访500多位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者,共拍摄8万余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修渠人。
“此次展览是一场摄影艺术展,更是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课。能用影像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讲好红旗渠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我和我的学生都倍感骄傲和自豪。”秦国防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