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河南省华锐光电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上忙碌。本报记者 王铮 摄
“项目采用数字孪生、空天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生态环境信息的自动感知,形成集生态环境监测、评价、预警、监管和决策于一体的黄河智慧生态体系。”
“传感器在前方侦查农田的墒情、温度、肥情,后台的专家系统实时分析,自动开始浇水、施肥……”2月20日,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以下简称“二十七所”)的试验田内,智能水肥一体化监测系统展示出神奇的魔力。
而这样的智能设备,已经在鹤壁、长葛的高标准农田中广泛应用。“节水、节能,提高产量,咱们利用数字技术,让粮食大省的饭碗端得更加牢稳了!”二十七所工作人员李秀红说,这个“明星设备”在四川、山东等地也很受欢迎。
二十七所利用自身技术,建立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对农作物进行大范围、全天候监测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打开手机、电脑就巡田,APP上的各类数据实时汇总、分析,一键即可完成农田管理。”二十七所工作人员吴苏说。
而科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场景,在我省已随处可见。
奔腾不息、千变万化的黄河也能“装进”电脑里。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员点击“郑州花园口”,黄河郑州段的情景便一览无余。项目采用数字孪生、空天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生态环境信息的自动感知,形成集生态环境监测、评价、预警、监管和决策于一体的黄河智慧生态体系。
“黄河有了数字身份,通过监控,我们能清楚掌握黄河郑州段的水流、绿化情况。经数据对比,黄河湿地的面积在逐年增加。”二十七所所长周彬说,“未来,黄河将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科技赋能,让二十七所的产品频频出圈。据了解,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对接空间站过程中,二十七所的两大“智造”,也就是载人飞船GNC分系统激光雷达、连续波高精度测量雷达,为顺利对接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标签: 数字赋能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