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中华茶座·陈光标 | 我和自己有个约定

中华茶座·陈光标 | 我和自己有个约定
2023-06-16 18:44:0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年我们始终没有变,就是做环保,中间好多赚大钱的机会我都放弃了。为什么?我跟自己定了一个约定,要赚良心钱。赚钱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为代价,我坚持左手做环保,右手做慈善……未来,点对点的慈善、捐款我不打算做了,怎么帮助老百姓把手里的产品卖到市场上,这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陈光标

中华茶座·陈光标

27年捐款捐物约40亿,这个天文数字足以惊掉很多人的下巴,所以,对于陈光标捐赠数额和动机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一种声音是:他整天说捐这么多钱,那他到底是靠什么赚钱的?他赚得了这么多钱吗?或者说他为了赚钱是不是做过什么昧良心的事,需要靠捐钱来买安心?

部分群众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可以理解,不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性也往往被欲望驱使,想捐钱,起码要多赚钱;能赚到大钱,其过程往往就会被人关注、检视;愿意捐这么多钱,更免不了被人好奇动机是什么。因此各种猜测、质疑、流言就纷纷扰扰地出现了。

而近几年,陈光标为了让家人不受舆论打扰,刻意低调淡出公众视线,反而另一种质疑又来了:陈光标是不是不想做慈善了?或者他的公司经营不善,拿不出钱来做慈善了?……

面对众多质疑声,陈光标表示,他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将公司收入的60%捐出来做慈善;自己从创业之初,就坚持只赚良心钱、“绿色”钱,自己的事业在赚钱的同时,一定要让国家、民族和老百姓受益;自己一手创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今年恰逢建司20周年,20年来发展不但一直持续稳定、蒸蒸日上,近些年乘着国内环保经济的东风,更是有一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这些刻意减少曝光的日子里,自己做慈善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歇,只是转换了方式,目前慈善的重心放在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通过电商助农致富上。

中华茶座·陈光标

想更进一步了解陈光标,解开这些疑问,让我们先从他白手起家的故事开始,听听改革开放大潮中第一批“先富”弄潮儿的生意经。

白手起家,“先富”的生意经

陈光标第一次赚到钱,就是9岁时去卖水,这是他第一次“做生意”。可别小看这个农村三年级小学生,一个暑假的“生意”不但帮他赚到了自己的书学费,还资助了邻居家的同学。陈光标得意地讲起了他的“生意经”:“别人卖水是一分钱一碗,我是‘一分钱随便喝’;别人是站在路边卖,我是挑着水桶走街串巷流动着卖。”我惊讶地瞪大了眼,这放到现在也可以当做营销学经典案例来仔细研究,不禁感慨原来这位亿万富翁的经济头脑是天生的!

后来他又卖起了冰棒,一毛钱两根;再后来用板车从农民家收粮食粮拖到粮站去卖,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大,小陈光标不再满足于单纯卖力气,开始有了投资意识和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十三、四岁时开始租用拖拉机收粮卖粮,一斤粮食赚2分钱,5千斤能赚100元。

中华茶座·陈光标

正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戴着无框眼镜谈笑风生的企业家看起来如此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而他讲起童年的故事却自嘲地笑道,自己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脑子可能就是因此比同龄孩子灵活一些,9岁开始的这种营销方式让他比身边的“同行”们生意好很多。从这些经验中,他提炼出了贯穿一生的经营理念——流动式、轻资产经营。因此,在后来创建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后,他一直保持着“打游击”式的经营方式:不建大型办公楼和厂房,不保留大规模的大型机械,哪里有拆除项目,就调配人手和机械投入到哪里。“你们刚来的时候想用无人机航拍我的大办公楼、大型机械车队,我就笑了,给你们说没有,就是这个原因。我的办公楼就是很简朴的几层,不把资金和资源放到这上面,搞豪华大楼的钱,我都给员工、农民工们多发点福利了。”他调侃道。

陈光标真正意义上淘到的“第一桶金”应该追溯到199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他发明了一款将中医理念和西医技术相结合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可以通过耳穴检测人体内脏,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江苏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以此他创办了金威利医疗器械公司。为了宣传推广,手头钱不多的陈光标就借钱到县城电视台做广告。“那时候广告便宜,在一个县电视台,花1000块钱能给你播一个月,晚上新闻联播结束以后,就给我播广告。”陈光标回忆,“当时那个广告语是我自己写的——‘不用开口说句话,两分钟内知病情’。一次性投资,一个月收回,好几个县电视台放过以后,很多个人诊所就到我这来买。当时我的生产都供不应求,这就算是我的‘第一桶金’吧。”

中华茶座·陈光标

中华茶座·陈光标

其实,1000块钱打广告在1994年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更何况还是借的,被问到有没有害怕收不回本,还不上钱,陈光标自信地回答:“没想那么多,我相信有投入必定有回报,因为我有底气,我的产品拿到了国家专利和省级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的许可证,在当时还是高科技。”于是,1996年,28岁的陈光标靠着他的专利发明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我们感叹,不到30岁就成为了百万富翁,真是远远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陈光标接茬道:“我30岁那年就成为亿万富翁了。”采访现场的大家哄堂大笑:还有两年的功夫,就要从百万到亿,留给标哥的时间不多了……

赚良心钱,赚“绿色”钱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初入社会的中医学生,靠着推广销售发明专利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真正奠定陈光标商业版图的,是2003江苏黄埔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的成立,今年正是建司20周年。

20载峥嵘岁月稠,陈光标回首,感慨无限:“20年我们始终没有变,就是做环保,中间好多赚大钱的机会我都放弃了,比如说地产、矿产、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为什么?我跟自己定了一个约定,要赚良心钱。因为我看到了好多拆除公司,把建筑垃圾到处乱倒、乱填埋,那里边有石灰,石膏、油漆……埋在地下,一下雨就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我看到这一点,很有触动。”于是陈光标就开始思考,做拆除怎样能把建筑垃圾不填埋,而是循环再利用,他到先进国家去考察,引进了国外循环再利用建筑垃圾的新技术,一做做了20年。

左手做环保,右手做慈善。——这是陈光标的座右铭。

赚钱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为代价。——这是陈光标经商的核心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当前已经是深入人心的社会共识了,但在20年前还是非常前卫的理念,陈光标可以称得上是环保经济的先行者。我很奇怪,作为一个学中医、搞专利发明起家的商人,他为什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外有如此超前的意识和精准的判断?“我们家有个亲戚搞拆除,当时我看到他们把建筑垃圾填埋,很触动,正因为我是学医的,才更了解建筑垃圾填埋产生的危害。”陈光标回答。

现在,陈光标已是拆除行业的领军模范人物,又赶上国家倡导环保经济的新“风口”,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但外界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他的工程是靠炒作名气搏来的,对此,他明确反对:“2008年北京长安街迎奥运的部分拓宽工程的拆除是我做的,包括央视那个过火楼,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大型项目的拆除,我都参与了。并不是说你陈光标有名气的时候才有的工程,我们都是公开公正招投标,以先进的技术,以及诚信、安全、高效、环保的理念和作风来完成每个任务,20年间公司没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没死过人、伤过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几年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陈光标立即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为乡村振兴做着自己的努力,但这一次,他的慈善助人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过去他一直对贫困落后地区捐钱、捐物、捐粮,现在转变为捐专家、捐理念、捐技能,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光标认为,改革开放40年,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当前的课题是让农民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助农就需要创新,让农民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去生产财富。他认为,只有自己学会了赚钱的本事,掌握了赚钱的渠道,农民的致富才是可持续的;通过自己努力劳动赚到钱,也比单纯的接受钱财、物品能更加懂得珍惜、感恩,理解慈善的意义,更想要反哺社会。

中华茶座·陈光标

中华茶座·陈光标

中华茶座·陈光标

做了几十年慈善,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给东西,不如教方法。”他举例分析,农民的土地,每个地方的土壤、气候环境不一样,他研究每个地方适合种什么东西,怎么帮农民把单位土地价值变得更高一些。“通常在我们老家,小麦、水稻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1000块钱左右,还要去掉化肥、农药、人工成本,我搞了个西红柿和黄瓜的无水试验田,一亩地能卖出3、4万,马上就大面积帮农民推广。”

“现在我认为网红很厉害、很厉害!我想通过我的影响力和公共关系,把这些网红主播调动起来去助农,帮助老百姓卖农副产品。”陈光标说,“未来,点对点的慈善、捐款我不打算做了,这种慈善方式基本画上一个句号了,这一块看我的孩子以后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吧。怎么帮助老百姓把手里的产品卖到市场上,这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农民富,农村富,农业强,国家才能富强。陈光标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他就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我是农村出来的,农民不能忘本。我对农民、农村、农业特别有感情。小时候就在家干农活,跟土地、跟农民打交道,到现在我还认为,我就是农民,这‘本’也真忘不了。所以走出农村这几十年,每年午季收麦子、插秧的时候,我都回家去陪着父母干农活。”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近期,陈光标成立了“村村播家家富”有限公司,把每年打算捐给贫困农村的钱用来帮助每个村培训主播,让主播帮助老百姓带货,“他们之间怎么嫁接,这是关键,我一直在研究。”

村村播 家家富

今年3月18日,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陈光标牵头组织了“乡村政兴——村村播家家富”活动,邀请了十几位全国一线主播和几十位贫困地区的书记、村长,包括延安、井冈山、韶山、瑞金、青海、西藏……

中华茶座·陈光标

在活动上,陈光标牵线搭桥,让各地领导和主播们签署了合作协议,“延安的苹果,新疆的核桃,红枣,葡萄……一开播就几千万地卖出去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得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农产品产销对接,让农民的产品快速、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是陈光标助农的重中之重,“比如说我们延安的苹果,从地上收八九毛钱一斤,商场卖七八块钱一斤,过了好几道中间商。我们把中间商拿掉,直接从老百姓手里卖到消费者手上,农民的利润更多了,从前一亩地一两千块钱收入,变成一两万,真正富了农民的兜!”

中华茶座·陈光标

中华茶座·陈光标

中华茶座·陈光标

他的方式是,收购老百姓地里的产品,统一包装,科学储存,统一发货,还减少了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等损耗,一些往年畅销、今年因为信息闭塞落后,没跟上市场变化而滞销的农副产品,他也通过抖音带货卖出去不少。

从9岁的开始有赚钱的意识,到从事环保行业,到现在电商助农,陈光标在经商和慈善上总是能有很多超前的想法,每每都能提前站上经济的“风口”,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成为先行者和弄潮儿,秘诀是什么?陈光标谦虚地表示,自己就是边创新、边总结经验。

他回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要做精准扶贫”这些时下流行的助农概念,是他早在2009年就喊出的口号了。那是在贵州毕节他的个人演唱会上:“我买了几千头公猪母猪,公猪脖子上带了绿花,母猪带了红花,农民来听标哥唱歌,就能把一公一母猪抱回家,贵州山多草多,回家举手之劳草多割点草,10个月以后一对猪就繁殖了十几头小猪。我送他一对猪就几百块钱,10个月就变成了上万块钱,对不对?”太有画面感了!我们不禁感叹,一反我们对企业家、亿万富翁高不可攀的印象,陈光标助农点子竟然如此新奇有趣!

采访后记: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是我对陈光标最深刻的印象,因为意外,所以深刻。无论是经商还是慈善,陈光标的点子总是那么灵活、幽默、有创意又接地气,乍一听出人意料,仔细想却蕴含着巨大的智慧。从农家子到大学生,到企业家,到慈善家,一路走来,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掌声也有质疑,虽已年过半百,其实他还是9岁时那个“调皮捣蛋”、头脑灵活想点子赚钱和助人的小男孩。9岁时就能赚到第一笔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早慧,还能主动帮助同学更显赤子之心;20多岁掘到“第一桶金”,展示了超越同龄人的潜力,难得的是从48万收入中拿出26万为家乡修路;30岁成为亿万富翁,绝对是精英中的佼佼者,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抵御巨款对人性的诱惑坚持长期不断地回馈社会。他说,他的初心就是勤劳致富,给家人好的生活,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9岁如此,55岁依然未变;方法变了,善心依旧如初。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他抓住了机遇,以勤奋的努力和灵活的头脑为自己在商海闯出了一片天;而今,他想将自己半生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广大农民朋友,让更多的农民能抓住新时代的商机脱贫致富,在电商经济的风口中乘风破浪,让更多和他一样的农民的孩子成为“陈光标”,和他一起建设祖国、回馈社会。

听了陈光标的故事,我才理解,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借着国家政策、时代发展的东风,勤奋、勇气、智慧缺一不可。陈光标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那一批企业家的代表,这一批人、一代人都是在贫困中出生,在吃苦中成长,在奋斗中燃烧青春,他们正是国家以举世罕见的惊人速度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也是现今支撑经济和社会高速运转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奋斗史,是国家发展史的具象;他们的成功,是国家成功的缩影。

陈光标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甚至不是江苏、不是南京最有钱的人,但他却敢说自己是中国捐钱最多的人。

“先富带动后富”,这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初心,是国家政策全方位支持的“下海”创业者的根源。4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先富”们秉持了初心,带动了“后富”?——陈光标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也常常扪心自问。他自认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做到了,坚守住和自己的约定,坚守住了初心,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时代的机遇和同胞的期待。

人说50岁是“知天命”之年,55岁的亿万富翁陈光标却依然葆有着最初赤诚的心境、旺盛的精力、勤奋的工作状态、和灵活的头脑。他不“知天命”,无论商业还是慈善,他一直有创意,不断在创新,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新的事可以做;又或许这就是一种“知天命”,他的“天命”就是他的座右铭“左手做环保,右手做慈善”,他一直在做,还将继续做下去。

我想以一首歌献给爱唱歌的“标哥”陈光标: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眼前这个少年

还是最初那张脸,

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Say never never give up,

Like a fire!”

20211227110309974316.png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陈雅雯 摄影/姚奕骁

标签: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