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8个小时紧急防汛救援的李平脚掌已经泡得肿涨,他点开自己的微信,删去了前几天发的一条朋友圈“期待一场大雨消暑……”
几乎所有人都和李平一样,不会料到这场雨可以如此之大,尽管在大雨降临前,河南省气象局已经发布了多次暴雨预警。中建七局四公司装配式建筑事业部新密工厂在接到政府18日预警后便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提前部署了相关事宜和人员分工、并准备了防汛沙袋。“防汛演练我们经常搞,但是基本没实战过,估计这次也就只是演练”,19日上午雨势渐小更加深了职工们的这种“错觉”。
“千万要留住积水,不能给居民区排水增加压力”
“19日下午,雨小了很多,我们也都开始了正常工作”。下午6时许,新密工厂召开周例会讨论构件生产相关事宜,那时雨势也渐成瓢泼……
生产会开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工厂的职工发现路上积水已经淹过脚面,便紧急召集同事,“幸亏刚搞了演练,工厂60多个人按照演练的情况快速分工”,抢险组负责用泥袋、沙土建起防洪堤;疏通组负责清理下水开掘下水道,并调拨水泵设备,加快厂区泄洪效率;后勤组继续准备沙袋、雨衣等防汛物资……“雨势很大,抢险人员你来我往,紧张仓促,但是有了前期的演练,整体的抢险工作还算是有条不紊”。
据了解,工厂的防汛和其他地方并不一样,“别的地方是疏,我们要堵”,因为工厂地势较高,排水不难,但工厂大门对面民房聚集,排水设施较差,一旦整个厂区的积水从大门倾流而出,会对周边防汛造成极大的压力。装配式建筑事业部党总支与所在的曲梁镇牛集村委会联合成立现场指挥党小组,最终商议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把积水留在厂区,用厂区的下水道排水,或者用水泵将积水抽到居民较少的一侧”。
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抢险,外流水基本被控制住,但职工生活区已经断水断电,直到凌晨1时许,工厂职工才吃上饭。为防止险情再次发生,事业部领导班子开展部署会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预案,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巡查厂内外的积水情况。
“优先考虑村民安全,工民共筑防汛墙”
一夜暴雨,值班人员通宵巩固防洪堤,后勤组彻夜准备新的防汛沙袋,抢险组人员经过短暂休整后于早上6点全部集合,开始新一轮的抢险。“那时的雨更大了,厂区的积水大概30厘米高了。”连夜部署的沙袋防线也基本被淹没,工厂的30厘米高的积水随时可能流向居民区。
更为棘手的是居民区汛情严重,村民没有防汛物资,纷纷来工厂求助,而工厂储备的沙土、泥袋早已应接不暇……“优先考虑村民安全,调用铲车将现有的砂石、沙袋全部运给村民,工厂重新部署防线。”据工厂生产经理何松涛说,这是事业部党总支下的“死命令”。
抢险组员们急中生智,想到可以使用大型预制柱作为防水墙,经过搬运、加固,新的防水墙筑好,剩下的就交给疏通组进行抽水。“我们把沙袋等物资借给了村民,村民们自发组织帮助我们加固堤墙,疏通积水。工民合力,这些雨,不算啥。”
在村民和工厂职工共同努力下,工厂的汛情得以控制,但整个牛集村已经沦陷,事业部党总支立即决定党员带头成立十余支志愿队挨家挨户巡查,协助防汛,并继续调运砂石装袋送往村内。巡查期间时,志愿队发现8户人家遭受水灾严重,停水停电,生命安全无法保障,便立即使用铲车对这8户50多名村民进行转移。“救援工作很辛苦,但过程中总是有村民送来吃的喝的,陪着我们一起干活,心里就很暖。”何松涛说道。
20日直到晚间,雨势都不减,但在工厂全体人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工厂和牛集村都未出现过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继续保护周围村民,工厂开放厂区可以休息的地方留给需要安置的村民,并进行妥善照顾。“我们始终依靠群众,我们始终服务群众”,何松涛表示,暴雨虽然千年一遇,但中建七局四公司与属地群众的情谊却是日常,“以抱团的暖克水灾的难,无往而不利”。
新密工厂只是中建七局四公司投身防汛救援的一个缩影,截止21日15时许,四公司累计出动330余名救援人员,投入各类车种10余辆,为群众和受困人员提供生活物资约4万元,帮助550余人脱困安置,直接参与4条河流的防汛工作,联合属地社区、村委会开展10余次救援行动……
目前,四公司正在积极投入城市排污、排水工作,并有序进行汛后恢复,力求早日复工复产。(中建七局四公司 李森)
(采访资料来源于中建七局四公司装配式建筑事业部办公室王春祥,新密工厂何松涛、李平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