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地方经济是否富有潜力,中小微企业是重要参照之一。在国内乃至全球几乎是创新与活力城市代名词的深圳也印证了这一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这里起家、而今享誉世界的企业,几乎无一不是由小微企业成长、发展而来。这种创新、创业的氛围至今依然在延续,无数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来到深圳,庞大的小微企业群体,某种程度也是深圳活力的见证。
中小微企业对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但与之相对的是,在传统信贷逻辑中,小微企业是弱势群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全球范围内的共性难题。
作为小微企业活跃聚集的重要城市,深圳市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为重点工作。而从达成手段来看,深圳市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从小范围试点开始,稳步探索,从而为小微企业融资找到良方。
自2020年4月,深圳市正式启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运用新兴技术手段驱动金融创新以来。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两批共8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开展测试运行,其中有5个应用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第二批四个试点项目更是全部与小微企业有关。
大数据风控助力中小企业信用资产转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微众信科的金融科技创新实践选择大数据风控这一路径。
作为第二批加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微众信科联合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控产品”项目,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对中小企业数据的挖掘,把中小企业的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提升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得率,提升中小企业贷款额度的满足率。
微众信科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2021年2月上线,主要应用在农行纳税e贷这一面对中小微企业的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上,极大优化了原产品的服务模式和效率,从抵押贷为主到纯信用贷款。从数据上看,农行从原来一年只能放款几百户企业,到现在一年可以放款几千户。截至2022年3月,农行新发放普惠信用贷款近2.46万笔,累计新发放贷款金额约85亿元,截至3月末有贷户已达8870户。
前述业务负责人介绍,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在于信用不符合传统银行业务的风控标准,在普惠金融高速发展数年后,行业也在思考,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该项目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创新突破,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数据,微众信科补充中小微企业业务强关联性的数据,并把小微企业数据、政务数据等多方数据和银行原有的数据进行融合和深度挖掘,丰富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价维度,打破了现有数据壁垒,有效地辅助银行授信。
二是效率,通过大数据,实时进行多来源的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运算处理,从而线上实时生成小微企业智能风控报告,有效提高了农业银行小微企业风控效率。小微企业从原来数天乃至数月才能获得贷款,到如今一天甚至几小时就能获得贷款。
三是风控上提高了授信精准度,依赖多年积累的风控模型可用性和精确性,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上,还搭建了层次分析(AHP)评分卡、量化评分卡,不单单能对小微企业进行一个更客观更精准地评分,还能智能标识小微企业行业属性、融资优势,提升金融机构对这个企业授信精准度,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能性。
四是可应用拓展性,未来服务不同银行、场景十分便捷,从点及面,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很大。
微众信科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控既符合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扶持的精神,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为更多企业带来融资服务,也能为其他区域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在未来,微众信科希望更进一步,通过复制这一项目模式与港澳征信机构的联动,赋能更多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目前,香港、澳门企业的贷款审批仍然是线下传统的模式,金融机构的风控手段缺乏对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的技术应用,审批效率仍然较低。微众信科可以通过输出征信方法论、风控算法等,让港澳的金融机构通过这类项目提高审批效率,提高风控管理水平。同时,通过项目对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更好识别优秀的港澳企业,吸引这些企业到境内来投资和创办实业。实现通过科技对金融的赋能,促进粤港澳区域的经济发展。
回顾一年多来加入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感受,微众信科负责人指出,深圳是创新之城,是科技之城。加入创新监管工具是希望以此作为创新的开始,未来可以联合更多的金融机构,拓展到多个场景、多款产品,逐步实现回归企业本源的智能融顾,包括对科技型企业的科企贷、对制造业的设备融资、对贸易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等。
“从创新环境来说,深圳是金融科技企业的不二之选。”微众信科负责人也指出,选择在深圳申报项目,一部分是出于战略发展考虑。从监管机构的友好性来说,公司更愿意在开放、包容、创新、友好的监管环境下申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