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家眼中爱岗敬业、技术过硬“典范”,他是工作中不计得失,勤恳工作的“标兵”,执行有力、团结向上,无论寒冬酷暑,都能在现场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炼焦车间主任师程刚。
小活“不小”
“安全生产哪有小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是正道。”程刚说道。
在程刚的眼里,安全生产部分大小,即使是维修炉门、保养设备这样的“小活儿”他都会认真对待。他时刻谨记,作为车间工艺设备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生产一线岗位排忧解难,提供指导服务是他的责任,必须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脚踏实地不能忽视掉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隐患。
随着130万吨循环一体化项目投产运行,工艺设备对自动化应用要求逐步提高。面对进口设备先进,自动化操作技术熟练岗位司机紧缺的局面,为更好提升设备自动化应用水平,程刚积极主动向设备安装厂家技术人员虚心请教,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紧跟设备故障调试消缺现场,积极提出自己对自动化设备存在缺陷的有效改进意见,同时,利用班前、班中、班后对车间员工进行工艺原理、设备基本参数、岗位操作规程、实操作业方面的专题培训。
他带领技术团队,通过不断技改项目落地实施工作,抓好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能力的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改进炼焦生产过程控制水平,为解决自动化设备维护中的隐患,实现机械自动控制系统运行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作出积极贡献。
重担“不重”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工作一分解,重担也不重了。”作为技术带头人,他勇挑重担,积极参与车间环保设备设施改进达标工作。他带领技术团队针对焦炉桥管、阀体在使用过程中,因温度的较大变化产生裂纹,造成冷却氨水、荒煤气大量泄漏,处理难度大问题,组织开展了创新课题攻关,经过现场处置摸索总结出桥管、阀体铸铁件裂纹修复方式方法,总结出采取自行设计制作的专用环形卡箍,结合自行研制出的密封用耐高温专用泥浆料,两者配合作用在桥管、阀体泄漏点位置,实际实施能有效治理桥管、阀体裂纹产生的氨水、荒煤气泄漏,处理后,裂纹不再扩大,较好地解决了阀体泄漏问题,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延缓了阀体的使用寿命,大量节约了桥管、阀体更换产生的高额生产成本支出费用。
厂也是家
“企业不只是给了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给我了成长的空间、发展的平台,付出与收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我没有理由不为它付出更多,不为它努力工作。”这是他对工作与事业简单朴素的诠释。
从调火工、副班长、技术员、技术主管、主任师,一路走来,不管他工作的岗位、性质怎么变化,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从未改变过,他用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奋进。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从最原始的4.3米捣固焦炉工艺设备到如今采用先进工艺的6.25捣固焦炉工艺设备,都在他不断探索中一一被攻克。
伟大的业绩来自于平凡的工作,他日复一日地做着平凡的事,带动着身边每一位同志做贡献,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把青春奉献在这里,把汗水挥洒在这片黑金之上。( 杨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