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的心愿,是希望他能幸福健康过一生。但在内卷的裹挟下,不得已踏上军备竞赛的道路。
人人抢跑的时代,逃离焦虑的大环境需要莫大的勇气。
五年前,有一群家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离开别人向往的“鸡血名校”,加入一所新建学校——海口哈罗学校。
五年后,他们是否找到了理想的教育桃花源?放弃内卷的学生是否会被时代淘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两代人的哈罗海口
实现教育的超级性价比
Jason/Jasmine的妈妈,来自山西,孩子曾就读于香港公立学校
2020年9月,为了全家团聚,我带着哥哥Jason和妹妹Jasmine加入了哈罗海口。
其实早在2017年我就想离开香港了,但当时朋友劝我:“这所香港学校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再加上当时海口并没有很好的选择,转学一度搁置了。
后来我听说哈罗在海口开设了分校,因为哈罗香港、曼谷、上海的口碑都很不错,我相信集团办学实力,这次就毫不犹豫地转过去了。
刚到哈罗海口,Jason就被学校丰富的寄宿生活吸引。他一周五天住在学校,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学烘焙、做木工……简直如鱼得水。
受益于哈罗海口的「课后优能计划」,每天下午4点到6点,妹妹Jasmine也可以继续留在学校免费参加各类兴趣班,超过50个课程,包括学术、艺术、运动等等。
说实话,孩子们的学业我参与不多,我相信家长应该以“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孩子。不断追求更好的自我实现,孩子也会看到一个前进的方向。
哥哥Jason和妹妹Jasmine在学术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哈罗海口陪读的我,成为“哈罗之友”的志愿者家长,意外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读书会、英语角、环校跑、慈善活动、节日庆典、摄影比赛、感恩茶会、冬季音乐会、普拉提……“哈罗之友”的活动多到数不完,我还是哈罗家长舞蹈队的核心成员。
勇气、荣誉、谦和、互助,是哈罗的四大价值观,塑造了一代代哈罗学习的品格。当我站在几百人的舞台上,表演舞蹈的时候,我也被哈罗的价值观感召,产生了莫大的勇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哈罗不仅是为孩子选择了一所学校,也是为我自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用现在网络用语来说,就是把“自己重新养育了一次”,性价比简直拉满了!
Jason妈妈参加哈罗之友家长活动,认识了许多同样来自山西的家长朋友
有人可能会担心,海口教育资源不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眼界。这五年来,我们见证海南自贸港的发展,从人才到交通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比如Jason在香港就学了马林巴,我在海南大学找到一位打击乐老师,擅长马林巴,在他的指导下,Jason已经考到了8级。
Jason在Ted X 活动表演马林巴
Jason最近还参加了学校周六开设的兴趣班KIT Car造车的项目——用2年时间打造出一辆可以驾驶的汽车。学校邀请了8位工程学大学教授和汽车工程师每周授课,并提供组装车技术指导。
哈罗海口的家长非常热心,大家会把平时看到的资源共享出来。包括马术课、帆船队、AI讲座、海外营地等等,把孩子们原本就很丰富的课外生活,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以色列谚语说,“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在哈罗海口真正实现了这个「教育的乌托邦」。
前不久,Jason获得阿思丹商赛的银奖,得到去佛山参加总决赛的资格。9年级的他在一群高中生面前,表现丝毫不逊色。
全球各地的哈罗学校也会频繁互动。
上个月英国哈罗公学的校长刚来过哈罗海口;今年的哈罗全运会也会在哈罗海口举办,全亚洲的哈罗会派出他们的体育健将同场竞技;去年,Jason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国哈罗公学的夏令营……
总之,在海南岛一隅的哈罗海口,分明就拥有了全世界。
刚来海口时,因为生活节奏很慢,我还有点不太适应,生活久了就越来越喜欢这里,探索半径也越来越大。
趁着孩子们上课,家长们会组织徒步、登山、本地少数民族文化探索等。虽然大家都从世界各地来到海南,但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爱她、融入她。
有人问,离开香港有口皆碑的学校后不后悔?我想,生活的意义是由每个当下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的,并非有预设的答案。用心感受每个瞬间,做出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积极去行动、去尝试、去创造,所有不确定性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