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路上的追梦人:朱绪书
在山东微山这片充满诗意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有一位以笔为剑、以诗为马的文学耕耘者——朱绪书,笔名朱翰香。他用文字描绘着生活的画卷,书写着岁月的故事,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朱绪书于1952年5月出生在山东微山。微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他毕业于山东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凭借着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在文学领域不断探索和进取。从20世纪70年代起,朱绪书便踏上了诗歌创作之路。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他凭借着敏锐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用诗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百态。他的早期作品多发表在《枣庄日报》《济宁日报》《山东青年报》《微山湖》《济宁文艺》《诗国》等报刊上。
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朱绪书的作品逐渐在更广泛的平台上崭露头角。他的诗作散见于《作家报》《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延河》《名家名作》《诗选刊》《鸭绿江》《奔流》等众多知名报刊。除了传统报刊,他还积极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如《山溪水》《诗艺花苑》《河南文苑》《诗海琴声》《一点资讯》《都市头条》等,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他的诗歌。
朱绪书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对自然、历史、人生、爱情等诸多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在《岁月的礼物》中,他写道“走过多少曲折/历经多少坎坷/在我迈进七十三岁的今天/终于迎来我的高光时刻/我已经踏进省作协的门槛/我的作家身份得到官方认可”,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也展现了他对文学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在实现梦想后的感慨。在《我的家乡在微山湖东岸大运河畔》中,他通过对家乡微山湖和大运河的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独特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大运河先走湖西,再走湖东/最后纵贯微山湖中间/在南阳,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曾在此写下《发鱼台》的伟大诗篇”,诗句中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家乡的热爱。
除了诗歌,朱绪书在散文、人物传记等领域也有所涉猎。他曾担任《微山县志》《微山年鉴》副主编,《微山县军事志》《发展中的微山教育》《微山县民营企业家风采录》主编,《微山县国营工业志》《驩城溯源》《走进微山湖》文化丛书等书编审。这些工作不仅让他对微山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一组人物素描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仲虺、殷微子、秦始皇、张良等历史人物画像。如在写仲虺时,“是你帮助商汤推翻夏桀/是你支撑商汤坐稳江山/也许因为文字匮乏/也许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你的历史记载很少/《仲虺之诰》也未能流传”,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仲虺的历史功绩和被历史遗忘的遗憾。
朱绪书的作品多次获奖,这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和鼓励。1990年,他的诗作《卒》获“屈原杯大奖赛”优秀奖。1992年,诗作《大运河》获“第九届大自然诗歌大奖赛”三等奖。1994年,诗作《微山湖》获“艾青杯文艺大奖赛”创作奖。2016年,诗作《庐山》获“江山颂”全国诗书画大赛一等奖。2017年7月,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诗作《爱》获一等奖,同时获最佳诗歌奖。2018年6月,北京首届百家诗会诗作《危楼》获一等奖。2019年4月,《青海湖》获《中国当代文艺精品鉴赏大全》特等奖。
朱绪书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积极参与文学交流和推广活动。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百家文化网专栏作家,他与众多文学爱好者交流创作经验,分享创作心得。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既有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着对现代生活的思考。他以微山为原点,用文字向世界展示着微山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书写,引发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在他的笔下,微山湖的湖水波光粼粼,大运河的流水奔腾不息,历史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他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如今,朱绪书虽已年过古稀,但他对文学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依然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美好,用诗歌抒发着对世界的热爱。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片诗意天空。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激励着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在文学的道路上勇敢追求,为传承和发展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李莉
审核:张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