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璀璨的文明在黄河的滋养下成长,70多年的努力,我们让不羁的黄河岁岁安澜。新时代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收获的季节里,中国台湾网记者跟随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沿河而行,探访河南、四川、青海二十多个县市,感受黄河在新时代的脉动。
黑岗口引黄调蓄形成的开封西湖。(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青山绿廊绕开封
开封自古水系发达,一城宋韵半城水,素有北方水城之称。但近年来,河道淤积严重、断面狭窄,连接不畅,已成为制约开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践行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开封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构建现代水生态文明体系”的治水思路。
有了思路就要破题,怎样实现新老城区水系贯通的问题摆在开封面前,而“一渠六河”项目在这时应运而生。一渠指西湖引水渠西干渠,六河指涧水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东护城河、利汴河和惠济河。一渠六河的水源为黑岗口引黄调蓄的西湖水,为其提供生态基流,以涧水河、东西护城河等十河为载体,引入老城区湖泊,实现城墙内外河、湖贯通。工程通过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桥梁建设、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形成立体景观。工程建成后,真正把护城河死水变活,污水变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生态工程。
今年5月1日前,“一渠六河”实现了全河通清水的目标,6月1日前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对市民全面开放,基本实现了“四通一整”即通清水、通绿化、通道路、通亮化和沿河环境整治,打造了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发展工程,让“一渠六河”成为造福开封人民的幸福河,使得梦里的“北方水城“重新回归。
拉西瓦灌溉工程2号虹吸。(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焕发新活力的“高原小江南”。
青海省贵德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流经县境76.8公里,年径流量达238亿立方米,有一级支流11条。水利资源丰沛,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贵德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面临着守着黄河无水可用的窘境。而打破贵德缺水“瓶颈”的正是拉西瓦灌溉工程。
拉西瓦灌溉工程地处黄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库大坝和李家峡水库库尾之间的黄河南岸,是青海省实施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四个子项目之一。工程从拉西瓦水电站水库取水,渠首接拉西瓦灌溉工程引水枢纽工程末端2440.38米高程处,渠尾高程为2391.81米,落差48.57米,从而利用拉西瓦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将原有提水灌溉改为自流灌溉。
拉西瓦灌溉主体工程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5月22日,干渠工程试通水仪式正式举行。2020年7月15日,青海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阶段(通水)验收,并通过验收。目前,通水运行正常。工程建成后,可充分利用拉西瓦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积20.02万亩,彻底解决贵德县河阴、河西、河东、常牧、新街5乡镇,87个行政村,8万人的灌溉问题。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花湖保护站管护员如科。(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十二年如一日守护那湖那鹤
花湖位于中国第二大草原热尔大坝草原中部,核心区面积6.74平方公里,一片草原中星罗棋布地散布着许多小湖泊。湖内及周边植被丰富,有藻类、苔藓、蕨类等植物,湖内生长着高原鳅等15种濒危鱼类,周边栖息着黑颈鹤、玉带海雕、大天鹅、小天鹅等10余种珍稀动物。2005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黑颈鹤之乡”称号。跟随采访团考察黄河流域四川段时,我们在花湖偶遇了“高原守鹤人”如科。
藏族管护员如科50多岁,自2008年起已经在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花湖保护站工作了12年。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保护花湖中栖息的黑颈鹤,看看它们数量有没有增减,活动是否正常,有没有生病,还要避免他们被人打扰。如科朴实憨厚,汉语不太流利,回答问题常常就是几个字。索郎夺尔基开玩笑说,如科每天和黑颈鹤说得话要比和我们说得多。黑颈鹤是唯一在高原地带生活的珍稀鹤禽,目前世界上仅存10000只左右。
说到花湖和黑颈鹤,如科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他指着湖泊边缘的一处板房,那是他的住处,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问候住在房边的一小群黑颈鹤,然后爬上旁边的瞭望铁塔,拿起双筒望远镜,检查每个黑颈鹤栖息点的情况,然后沿着花湖的栈道不停巡视。
如科说自己最寂寞的时候就是每年12月到2月,黑颈鹤每到这个时节,就会结伴去别处过冬,而当它们3月份飞回花湖时,如科的生活又充满喧闹。如科直言很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无论是清洁湖面还是照顾野生动物,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家乡。(中国台湾网 记者 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