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管护所工作人员,在利用红外相机监测生物多样性过程中,通过整理回收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活动的珍贵影像,这也是在保山境内首次拍到林麝活体。
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影像可以看到,2020年12月30日凌晨3点多,一只偶蹄目动物眼睛明亮,警惕地竖着耳朵正在觅食,其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两颗獠牙又长又尖,露在口外。专业技术人员一眼便认出,这是一只成年的雄性林麝。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杨斌介绍,无论从它的觅食、它的体型,还是活动情况来看,发现的林麝是比较健康的。
除了拍摄到一只健康成年雄性林麝外,在直线距离3公里外的另外一台红外线像机也拍摄到了一只雌性林麝的照片。与前一只雄性林麝不同,这只林麝体型相对较小,没有獠牙,但工作人员从其形体特征和颈部两侧较宽的白色带纹判断,确定是林麝。
专家介绍,林麝(学名:Moschus berezovskii)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野生林麝已经非常稀少。
云南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的中段,保护区地跨怒江、澜沧江水系。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560公顷,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近年来,随着昌宁县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境内各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目前保护区内分布有哺乳动物9目28科66种,鸟类15目42科140种、两栖类2目12科24种,爬行类2目7科28种,鱼类7目16科65种。66种兽类当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90科906属2183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总台央视记者 陈坚 吴再忠 周应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