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等到了舱位却等不到集装箱?一场“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等到了舱位却等不到集装箱?一场“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2021-03-08 15:16:37 来源:新华网

等到了舱位却等不到集装箱,外贸“甜蜜”背后有隐忧

“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等到了舱位却等不到集装箱?一场“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繁忙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资料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航运运价指数攀升、外贸订单纷至沓来,原本是外贸形势一片大好的表征,但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运价大幅波动、运能供需严重失衡实为“甜蜜背后的隐忧”,直接增加了外贸企业成本、扰乱了出口计划。

稳定、有序、高效,是航运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国外疫情没有有效控制,海外部分港口滞港严重,集装箱空箱回流卡阻的情况下,只有采取“非常”举措才能化解难题。

航运“牛市”到来,却布满“荆棘”

2020年初,疫情打乱了国际航运市场的正常节奏,国际贸易“降温”,航运市场跌入低谷。但从2020年6月起,国际航线运价开始上升,美国、东南亚等地区航线运价全面上涨,且涨幅空前。进入2021年,运价上涨幅度收窄,但仍然处于高位。

一些货代企业反映,美国航线运价上涨4倍左右,欧洲航线上涨3倍不到,红海、亚丁等个别航线甚至上涨10倍。

记者采访发现,运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外订单转移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国,加上国外“宅经济”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旺盛,外贸出货量猛增,客观上增加了运输需求;二是国外港口停工减产,作业效率大幅下降,大量船舶在锚地等待泊位,消耗了宝贵的运力资源,也导致大量空集装箱滞留国外,国内严重“缺箱”。

运价上涨给外贸企业带来直接的成本压力,一些外贸企业迫于出运的周期延长和价格上调,不敢接长期订单。出货不及时还会面临违约风险。外贸市场“出口热”,但出运的道路布满“荆棘”。

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认为,当前运价是市场供需调节的结果,运价高是全球性现象。疫情暴发以来,以运力和集装箱为主的航运资源紧张是全球性的,资源供给相对于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整体性不足。比如,对于远东欧洲航线,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出口市场运价也大幅上涨,有的甚至超过了国内市场运价的涨幅。

记者从国内外多家航运企业了解,航运“牛市”十年未遇,为了抢抓这一机遇,航运公司全面投放运力,并采取非常规措施,如租用多用途船运输集装箱货物等,设法缓解运力短缺问题。目前全球集装箱运力总规模已比疫情前增长了3%,闲置运力已从2020年5月疫情初期的11.6%下降至2020年12月的1%,而这1%的闲置运力基本都是在修的船舶。可以说,可营运的船舶已全部投入营运。

2021年1月,全球集装箱市场总体投入运力为2336.3万标准箱,运力规模已回到2020年1月全球疫情前的水平。截至2021年2月26日,全球集装箱市场运力近2400万标准箱,同比增加了3%,比疫情前运力增加约70万标准箱。

中远海运进入全球班轮公司第一梯队,全球运力排名第三,但也并非一家独大。以欧洲市场为例,中远海运的市场份额仅有12%左右。中远海运集团介绍,目前投入市场的集装箱运力为307万标准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自去年5月底以来,公司共计增加了40艘船舶,运力提升了近20万标准箱,增幅达到7%。

张守国认为,尽管运力已经全面投放,但运价回落将有一个过程,具体时点取决于疫情防控形势、经贸形势以及物流运输体系各环节因素。

航运物流始终需要千方百计稳外贸、保畅通。针对国内外贸企业出口难的问题,中远海运推出太平洋航线中小客户服务专线,提供保舱保柜的运输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切实解决沟通难、舱位难、提货难等问题。借助技术手段也能够提高出货效率。中远海运充分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航运和贸易单证新平台,实现了流程优化再造,实现服务“无接触”“无纸化”,全力简化流程,缩短货物放行时间。2021年,中远海运推出全球客户服务提升行动,全力解决包括中国外贸企业在内的全球客户所面临的物流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一场“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航运运能包括船舶和集装箱,目前,各大航运公司已经大力投放运力,市场不但“缺船”,更严重“缺箱”,一场“箱思病”困扰着航运业。

由于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欧美澳新等目的港不断有从业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导致劳动力短缺,从而使得港口、仓库、堆场、内陆运输等各个环节操作效率降低,码头拥堵,船舶、集卡、仓储等物流周转效率大幅下降。

在东南亚、欧洲及澳洲地区,马来西亚巴生港、英国费力克斯托港、澳大利亚墨尔本港、新西兰奥克兰港的等待靠泊时间达到1周以上。英国费力克斯托港的作业效率由之前每小时装卸约120个自然箱,下降到约80个自然箱。

码头拥堵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船舶利用率降低,集装箱周转效率降低。目前市场的单船周转次数已从2019年的170次下降至121次,欧美主要市场集装箱周转效率比疫情前大幅下降20%以上,国外一些重要港口的空箱堆存量是正常水平的3倍。

在此情况下,空箱无法及时调回,一时间导致国内用箱骤然紧张,推动运价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并出现“一箱难求”的紧张局面。

除了流转出现障碍,突然暴涨的集装箱需求让生产企业也始料未及。

2020年上半年集装箱需求低迷,集装箱制造企业进入低谷,部分工厂面临停产。订单从7月份开始陆续增加,造箱企业从8月开始大幅提升产量,集装箱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追上需求的增长仍需时间。

同时,集装箱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不足是另一“瓶颈”问题。受造箱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空集装箱价格从2020年初的2000美元/TEU攀升至2021年初的3500美元/TEU。

原材料供应及人手不足,导致集装箱到货时间无法保证,进一步加剧了航运运价上涨。

目前,集装箱生产拧紧发条,上海寰宇等集装箱企业增加生产工时,同时通过新增设备、改进工艺、提升产能,加大力度做好了配套的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不断挖掘潜能,工厂单天生产效率提高了60%以上。

“千里运空箱”解“近渴”,多式联运促“分流”

稳外贸、保畅通,问题的关键在于集装箱。为了缓解空箱紧张的问题,上海、宁波等沿海港口与中远海运等航运企业开启了“千里运空箱”的“非常”举措。

近日,“中远海运恒星”轮装载13469个空集装箱靠泊宁波,实现“千里运空箱”。尽管转运空箱成本甚至高于生产新集装箱,但在特殊情况下,能够解“缺箱”燃眉之急。

航运企业运空箱实为不惜成本“非常”手段。补充运力供应、加车高速航行,不惜油耗成本,以弥补货物码头拥堵耽误的时间,为的就是力保物流通畅。

国内主要港口也积极推动集装箱流转。上海港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400万标准箱,其中空箱回流数量环比增长18.9%。同月,宁波进口外贸空箱约73万标准箱,较2020年第四季度月均水平净增约16万标准箱,增长28%。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说,上海港主动与国内外各大船公司沟通,出台费率优惠等措施,请他们从海外尽量多调运空箱回港。中远海运自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2月,共从海外调回空箱270万TEU,另新增85万TEU集装箱,以满足出口用箱需求,集装箱保有量增幅约20%。

与此同时,向管理要效率,港口创新管理提高集装箱流转效率。目前,上海港推出“异地还箱”“异地提箱”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全国和世界各地集装箱流转。上海港各项集装箱业务都已实现24小时无间断网上办理,进口集装箱卸船后,口岸手续齐全的进口货物可一小时内完成码头提离。

“计划在洋山岛建设空箱专用堆场,并成立上海港空箱调运中心,预计一期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杨焱滨说,空箱调运中心将提供更大的空箱堆存基地,满足上海本地和周边港口的用箱需求。

集装箱调集解的是“近渴”,畅通物流通道,还需要多式联运,对出口货物进行分流。

浙江海港国际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勇说:“原来只有海运空运,海运现在价格很高,一舱难求,中欧班列是一个新的选择,增加了一种物流渠道,帮助出口企业去抓住后疫情期间的发展机遇。”

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中远海运通过“陆改水”“陆改铁”“铁改水”“空改水”等,打通供应链断点堵点,连通上下游产业,全力以赴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

市场变化瞬息万变,这一轮航运市场波动让外贸企业看到,通过合同条款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张守国建议,中国外贸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要增加对运输权的掌控力,在贸易合同中争取进口离岸价(FOB)、出口到岸价(CIF)条款,从而提升海外直达终端客户的物流配送服务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货主企业要与船公司签订长期运输服务协议,以平抑市场波动风险,避免即期市场的运价暴涨,更好地做好货主企业外贸运输物流的统筹安排。(记者贾远琨)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