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果然“杀”回来了,不过影响不是太大,大家出行的话注意防护。从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今天14时的实况数据来看,西南部地区受到回流沙尘影响,PM10浓度水平有所上升。如房山、丰台等站点,PM10浓度已经接近200微克/立方米,房山空气质量已经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四问今年两次“沙尘暴”
今年3月15日、3月28日,北京出现两次沙尘暴天气,两次相隔仅13天。关于这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副主任吴晓京等气象环境专家给出了进一步的解读。
一问 为何今年的沙尘天气如此频繁?
专家介绍,去年冬季以来,蒙古国、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及西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且积雪覆盖范围较小;今年2月以来这些地区气温显著偏高,地表土壤变得比较疏松,起沙条件较好,这是沙尘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此次出现强沙尘暴天气主要是由于蒙古气旋和冷高压配合,将地表沙尘携带至高空,然后远距离传输。沙尘起沙和传输的动力条件均较好。
二问 此次沙尘与上一轮相比有何特点?
这两次都是强沙尘暴。整体来看,相较于3月14日至18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强度略弱,沙尘暴影响位置偏东,强沙尘暴范围相对更小,扬沙或浮尘向南传输范围略小。
从生成原因看,两次过程都是由在同一位置生成的蒙古气旋造成的。春季是蒙古气旋的活跃期,蒙古地区热力条件较好,容易形成暖热低压。从起沙条件看,3月14日至18日强沙尘暴天气主要是由于冷高压将蒙古国的沙尘输送到我国,而且风很大,导致蒙古国的起沙量特别大。这一次蒙古气旋略向东南方向移动,但还叠加了内蒙古本地的起沙,本地起沙也有一定贡献。
从强度上来看,前一轮沙尘的浓度更高。此次沙尘天气由于蒙古气旋配合后部的地面冷高压系统没有上次强,所以蒙古国的起沙量较上次略小。
此外,此次沙尘暴的影响范围较上次要小一些,持续时间也相对偏短一些。
三问 蒙古气旋到底是什么?
蒙古气旋发生或发展在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这个地区的西部、西北部多高山,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背风坡,有利于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春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旋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次之;夏季,锋区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气旋显著减少。
其移行路径有两条:一是向东进入我国内蒙古,然后经东北平原沿松花江下游继续东移;二是东南移进入我国华北,入渤海再经朝鲜半岛东去。
蒙古气旋对我国北方天气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大风、扬沙和降雨,尤其以大风最为突出。发展强盛的蒙古气旋,在气旋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大风。降水一般不大,甚至没有,这是因为气旋内暖空气多来自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和河西走廊一带,水汽不足,常常除了中心北部出现一些降水外,其他地区多半只有高云。我国北方的春季大风天气多与该气旋影响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气旋的活动,总是伴有冷空气的侵袭,所以大风、风沙和霜冻等天气现象可能随之而来。
四问 我国是否进入了沙尘暴多发期?
据悉,中国北方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所以未来一个多月仍然是沙尘天气活跃的时段。专家表示,今年整体沙源地地表情况不太理想,如遇有利天气形势,仍然还有可能有些沙尘天气出现。
从长期趋势看,过去60年,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沙源区降水持续增加,风速也在减小,使得沙尘天气频次整体持续偏少。而今年沙源区降水异常偏少,是一种正常的短期波动,与长期的趋势不一致。
从气温条件来看,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地区,也可能导致强沙尘天气频次增加。至于我国是否进入沙尘多发期、今后春季沙尘暴是否会频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记者 骆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