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火锅底料,能否造出国民级品牌?
火锅近年来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火锅底料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有报告预计,其2025年将达到410亿元左右。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一些业内人士在摩拳擦掌的同时,也发出疑问:沸腾的火锅底料,能否造出类似“老干妈”那样的国民级品牌?
火锅底料市场不断升温
“天天都要补货。”3月22日,在重庆金开大道的一家永辉超市里,营业员李彤正在拆箱,将一袋袋火锅底料摆上货架。
她告诉记者,近段时间火锅底料的补货量很大。“可能跟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有关,毕竟很多外地人春节没回家,趁着这次假期回去团聚,自然要带点重庆特产作礼品。”李彤说,从去年疫情期间到今年春节,火锅底料一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近年来,火锅底料市场一直有升温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居家火锅需求增加,让火锅底料行业大放异彩。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000多家火锅底料企业。“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火锅底料行业。”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火锅底料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称,我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在2014年突破100亿元,随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预计2025年将达到410亿元左右。
“火锅底料看似只是普通零售商品,但发展势头很猛。”已经做了10多年火锅底料批发的经销商陈冬平坦言,这种感受近几年尤为明显。“刚进入这个行业时,看到很多合作企业只是普通厂房,如今都已经建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园区。”
警惕“沸点”下的暗涌
重庆有着“火锅之都”的美誉,除了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火锅餐饮店面,火锅底料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也排名全国第一。
“我们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上涨。”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进分析说,火锅底料之所以能成为时下调味品行业中最热门的品类,与火锅餐饮业蓬勃发展、食辣经济受青睐、调味品日趋复合化等因素有关。
“火锅底料行业的红利期已经到来。”有业内人士认为,“沸点”下的市场暗涌必须警惕。
任进表示,火锅底料市场的火热,吸引了资本的“目光”。但他认为,盲目引入资本只能让品牌受损。“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削弱资本的影响,突出品牌的力量。任何一家火锅底料企业,不能一味依靠资本,忽略自身的‘造血’功能。”
记者注意到,火锅底料企业在产品、口味、包装以及业务模式上呈现出的同质化问题成为该行业的一大困扰。部分企业在积极突围,尤其在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比如,重庆德康调味品有限公司推出了“ODM模式”,即由商家提需求,从产品研制到生产都由底料厂家完成。企业为此配备了更智能化的生产线。周君记在火锅文化方面推陈出新,建造了全国第一个火锅工业园,植入工业旅游的元素,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5万人次以上。
不过,任进认为,很多企业只求包装创新,并非从产品核心技术出发。
市场应用性还缺乏广度
“火锅底料市场的爆发,经过了多年的市场铺垫。”任进直言,行业兴奋之余更应该保持清醒。比如,在众多火锅底料品牌中,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像“老干妈”那样的国民级品牌?
“行业的壮大和平稳,必须借助一套完善的行业标准,如果能有一个国民级品牌诞生,势必会为火锅底料行业带来更多的标准参考。”任进坦言,火锅底料作为复合调味品,自身属性给实现这个目标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他解释说,火锅底料如今并非家家必备,市场应用性还缺乏广度。“我认为要想造出国民级品牌的火锅底料,相关企业就应该像烫火锅菜一样,不能急于求成,等火候、时间到了,自然会顺势而出。”
重庆火锅协会相关人士也表示,火锅底料市场行情上扬,对重庆相关企业而言,肯定是大大的利好。但想成为国民级火锅底料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黄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