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一个熠熠闪光的时空坐标——
1927年10月—1930年2月,江西井冈山。
在这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之光。
那道光,划破苍穹,照亮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那道光,穿越时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初心之光
井冈山茅坪乡,八角楼革命旧址群。
阳光照进天窗,一盏油灯、两本泛黄的小册子静静陈列,引来游客驻足参观。
9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抚今追昔,回望百年。
许多参观者不禁沉思:“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两个“历史之问”间有何内在关联?
在井冈山拿山镇,一栋栋百年老屋里藏着答案——
“焚烧田契债约”“穷人没有饭吃,到土豪家里挑谷子”……在拿山镇长路村,一栋栋百年老屋斑驳的外墙上,一条条红色标语讲述着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峥嵘岁月。
老屋见证,初心不改。
如今,由老屋改造而成的高端民宿长塘古韵引来一批批游客。村里“80后”潘斗在这当服务员,每月工资2300元,家里老房子出租还有一笔收入。“不少村民在这里打工,既可养家又能顾家。”她说。
长路村村支书刘足华说:“现在,老百姓走的是平坦路,住的是安全房,用的是卫生厕,喝的是干净水,过上了祖辈梦寐以求的生活。”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条长长的展廊上书写着答案——
“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展廊上,一份写有6个别字的入党宣誓书引人注目。写下誓词的是井冈山老区贫苦农民贺页朵。
新中国成立后,贺页朵的两个孙子先后参军,其中一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牺牲前,他写下家书:“现在我就要临近战斗,在战斗中我一定要英勇杀敌……生为祖国人民而战斗,死为祖国人民而献身。”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穿越百年,一代代共产党人化身“追光者”,前赴后继、顽强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井冈山茨坪林场,一副对联上书写着答案——
春节前,茨坪林场白银湖村,邱冬华父子在家门口喜庆地贴上新对联。
上联:“脱贫全靠惠民策”;
下联:“致富迎来幸福春”;
横批:“共产党万岁”。
90多年前,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邱冬华的曾祖父邱启山也曾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分田不忘共产党”;
下联:“幸福牢记毛委员”;
横批:“共产党万岁”。
一户人家,两副对联,跨越时空,见证初心与民心。
“秉持为民初心,赢得民心所向,这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共同答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柯华说。
思想之光
井冈山,油灯广场。
一座书本状石雕上镌刻着:“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伟大探索,点亮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之光。
在那道光指引下,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五百里井冈风雷激荡,以日用陶瓷为主的工业快速发展,高峰时产值占GDP“半壁江山”,但污染也随之而来……是一味追求GDP,还是走更合乎“山情”的路子?
经过调研,一个“旅游兴市”的战略被提出。
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景区建设、推广旅游品牌……革命圣地逐渐变身旅游胜地,获评2020中国旅游百强县,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占GDP“半壁江山”。
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道路越走越宽——
走进井冈山秀狐智造电子有限公司,只见一块块LED巨屏上流光溢彩。“我们依托XR技术生产虚拟拍摄用的LED大屏,产品被用在许多热播剧中。”公司负责人闫颖昊说。
驱车穿行井冈山,智能物联网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智慧仓储物流园……一个个新产业园兴起。
井冈山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浙赣合作总部基地、井财基金小镇……一个个新发展平台诞生。
从旅游业“一业独大”到全域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三轮驱动”……进入新阶段,井冈山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继往开来,昂首前行,道路越走越自信——
民房变客房、牛栏变咖啡屋、靠锄头变靠锅铲……三年前,当斯维登集团投资数千万元在井冈山龙市镇大仓村发展精品民宿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如今这里经常一房难求。
大陇案山、柏露鹭鸣湖、长塘古韵……一个个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发展起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
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今的井冈山,摘掉贫困县帽子,戴上一顶顶新帽子。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过去靠山砍林,始终难脱贫;如今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
“在实事求是的思想之光指引下,共产党人从井冈山挑粮小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一路走来,道路自信愈加坚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饶道良说。
奋斗之光
深夜,井冈山东上乡曲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叶维祝房间的灯光依然亮着。
六年前第一次来到曲江村时,眼前所见让他夜不能寐:“最贫困的村民家里,穷得几乎只有一口锅、两床旧被子。”
“要脱贫,必须有产业。”有人提议种白莲,他仔细考察后干了起来。夜里,叶维祝房间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天一亮,他就出现在荷塘边。2018年,白莲大获丰收,赚了20多万元。
老百姓的“心”被点亮了。养虾、养蜂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90多年前,面对敌人的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军民白手起家创办军械厂、棉被厂、印刷厂……从打破敌人的封锁到挣开贫困的枷锁,艰苦奋斗一以贯之。
走进这片红色热土,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天还未全亮,茅坪乡神山村,50多岁的彭夏英家灯已经亮了。在政府扶持下,不甘贫困的她办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靠着起早贪黑,年收入10多万元。“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正确的指引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会无往不胜。
黄洋界,云海茫茫,草木葱茏。
90多年前,在根据地群众帮助下,红军以不足300人的兵力打退近6000名敌人的进攻,创下以少胜多的奇迹。由于战火破坏,这里一度难见成片的树林。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干部群众大规模造林,让焦土变回青山……
今日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达86%。从卫星地图俯瞰黄洋界,由林场职工当年手植的一颗颗柳杉拼成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七个大字,见证感天撼地的奋斗力量。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百年间,多少奇迹就此创造。
长坪乡、下七乡,井冈山昔日最偏、最穷的两个乡镇,如今经过奋斗终于冲出贫困阴霾,并在去年两乡合并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名字——光明乡。
“‘光明’说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寄托着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光明乡党委副书记罗兆珠说。
今日的井冈山,洒满光明。
八角楼的灯光,从未熄灭。
那道光,划破苍穹,照亮历史的星空;
那道光,穿越时空,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新华社记者刘健、李兴文、郭强、余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