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口结构,正塑造不同的休闲产业发展模式和需求。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休闲产业发展带来挑战,有效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休闲产品和服务,关系到生活品质和国民经济发展。
正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休闲大会上,与会人士、有关专家聚焦“休闲”。如何让这一“服务美好生活”的产业走得更远?记者展开采访。
发展休闲产业有多重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新时期发展国民休闲意义深远。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休闲也是社会繁荣的重要体现,国家文化繁荣必然伴随国民休闲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表示,中国休闲产业规模庞大。第一层是休闲核心产业,包括休闲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娱乐等。第二层是休闲服务业。第三层是休闲产品制造业。每层产业都涉及消费、投资与出口。
他曾估算,把中国休闲产业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加起来,产业规模占到国民经济的20%左右,算上第三层将有更大延伸空间。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产业规模占到国民经济的75%,中国休闲产业“挖潜”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观念逐步转变,旅游休闲需求日益旺盛。”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休闲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些都充分彰显中国政府持续支持旅游休闲的决心。
休闲产业发展呈现哪些新趋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休闲产业发展遭受重创。疫情之外,全球化遭遇“逆风”,中国休闲产业要在“变局中开新局”。
首先,市场需求出现“内向化”。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发布的《北京休闲发展报告》(2020)指出,受疫情影响,人们更多选择线上休闲产品,更珍惜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即便疫情结束,这些新的休闲特点也可能继续保持下去。
这种“内向化”趋势已经明显体现在旅游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说,随着疫情保持稳定和疫苗大规模接种,国内旅游业有望先于各国旅游业率先恢复。长距离观光游、中短距离度假游、低频次跨区域旅游,向高频次城市周边休闲转变,高密度的“扎根式”的旅游向低密度的休闲放松转变,“走马观花式”旅游向自然和文化深度体验转变。
其次,休闲产业成为新技术运用重要场景。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说,数字技术将提升高品质休闲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应急管理水平;提升从信息推荐到休闲消费的全链路供给能力;带动数字休闲新业态的培育,创造新需求。
最后,多位与会人士表示,随着疫苗大规模接种,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将有更多客流流动,将在市场监管等方面产生更广泛的合作和沟通,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休闲产业发展。
世界休闲组织理事会主席乔安妮·施罗德说,愿同北京市深化交流,探索拓展更多合作领域,支持世界休闲组织区域性总部落户北京,共同促进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
休闲产业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从被动粗放发展到主动精细发展,中国休闲产业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如何“破题”?
多位专家指出,目前公众对休闲活动的认知不够全面。网络上一些年轻人感叹:有钱,才有闲。对此,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休闲和钱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没有钱,休闲品质就一定下降,我并不认可。”他说,人们应在休闲过程中更注重文化消费,获取精神层面的享受和体验。
此外,休闲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知名品牌亟待构建、休闲产品有待深入开发、休闲配套设施仍旧不足、休闲产业高素质人才短缺等问题。专家建议,加强休闲认知宣传教育,实施休闲产品IP战略,深度挖掘休闲产品文化内涵,通过提高休闲服务水平、注重高端休闲产业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休闲产业“换挡升级”发展。
欧晓理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立足职能,继续与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不断完善各类休闲空间、设施、产品、服务,使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休闲生活。
他说,要研究构建系统休闲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全面小康背景下的国民休闲纲要,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优化学校放假安排,鼓励带薪休假与周休日、法定节假日有机衔接,保障国民的休闲时间,以及扩大休闲产品的有效供给,完善休闲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现代休闲产业体系,协同打造国民休闲高地等。
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品质优先、服务人民的原则,努力推动旅游休闲产业繁荣发展。
新华社记者孔祥鑫、张骁、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