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2021-05-28 15:22:14 来源:新华网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剧照,剧中陈延年(前排中间)、陈乔年(前排最右)。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相关史料。图片由安庆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自开播以来,掀起年轻人追剧热潮,豆瓣评分9.3分。在不久前公布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入围名单中,《觉醒年代》喜提8个单项奖,其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入围“最佳男主角”提名。

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他和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尤其是全剧即将结束时,陈独秀送陈延年、陈乔年到法国留学,时为1919年12月,但镜头突然切换到1927年7月、1928年6月,陈延年、陈乔年先后遍体鳞伤走向刑场的镜头,蒙太奇手法将兄弟俩回眸一笑的面孔叠加在一起,即将远渡重洋的意气风发的面孔,即将慷慨赴死的大义凛然的面孔,眼神同样纯净,笑容同样灿烂……有观众看到此处,号啕大哭。

《觉醒年代》背后,历史上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的真实情况如何?记者采访史学界相关专家,以三个关键词,试图还原充满传奇的父子三人。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关键词一:形象

1991年8月,香港新光电影院,78岁的陈哲民看了一部内地的电影,这部电影长达160分钟,但他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前倾,没有靠着椅背,也没有讲一句话。电影结束了,散场了,他还怔怔坐着,没有起身的意思,直到影院服务人员过来催他离开。

这部电影名叫《开天辟地》,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而拍摄,是中国第一部以建党为背景的影片。陈哲民已有30年没看过电影了,这次女儿陈祯祥从内地来港探望他,在报纸上看到新光电影院上映《开天辟地》电影的广告,就建议他去看。陈哲民先是拒绝,继而犹豫,拗不过女儿的再三推荐,还是去了电影院,没想到,一看就入迷了。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开天辟地》海报。

他没法不入迷,这是他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父亲陈独秀比较公正的形象。陈哲民原名陈鹤年,是陈独秀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陈独秀第二任夫人高君曼。

“1992年5月,我在安徽安庆参加陈独秀的一次研讨会,见到陈祯祥,她亲口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告诉记者,徐光寿还有一个头衔: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陈独秀与中共创建史研究。徐光寿还清楚记得,当时陈祯祥转述陈鹤年的观影心得:“你奶奶比演员漂亮多了……”

记者问徐光寿:从1991年的电影《开天辟地》,到2011年的电影《建党伟业》,再到2021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陈独秀的形象真实吗?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建党伟业》海报。

他饶有兴致地开始点评:这三部影视剧,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陈独秀的三代艺术形象,电影《开天辟地》比较贴近史实,陈独秀的扮演者邵宏来以饰演李宗仁和陈独秀而闻名影视界,“但他的外形跟陈独秀还是有些出入,陈独秀要比他帅,毕竟建党时,陈独秀还年轻,邵宏来演的陈独秀年纪偏大。”电影《建党伟业》中,冯远征扮演的陈独秀,外形上比陈独秀高大帅气,但是,气质上没演出来,冯远征演得像愤青,动不动就吼叫,演员和编剧都没有把握住陈独秀的气质性格,不够精准,“比如张勋复辟,陈独秀在北大演讲,大吼大叫,不符合陈独秀气质。”

徐光寿对《觉醒年代》中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形象颇为认可,“虽然在身高外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气质上却较为接近。甚至一些台词,尤其是演说用语,都尽可能运用陈独秀的遗文资料。拿捏很精准。”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剧照。

他坦言,第一时间看完了43集《觉醒年代》,“这个剧很经看,贴近历史,又非常具有情感,既有救亡启蒙大道理,又有家庭单位的琐事,交织在一起。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战友情,有北大的师生之情,有陈独秀的父子之情,还有陈独秀和高君曼的夫妻之情,等等,让人看了很感动。”

史学界追剧的不止徐光寿一个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说,《觉醒时代》尊重了历史的逻辑,恰当、到位地反映了从1840年到1920年的时代特征。当然,电视剧也免不了有虚构的人物,比如女大学生柳眉,但这个形象是符合那个时代的,“鲁迅讲《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觉醒年代》也如《三国演义》一样,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成就了这部电视剧。”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和陈乔年的扮演者都是英俊少年。事实上,陈延年皮肤较黑,貌不惊人,1927年6月捕后,他坚称自己是烧饭的厨师,叫陈友生,差一点就瞒过了敌人给保释出来,令人痛惜的是,他遭到出卖。陈乔年则是公认的英俊青年,身材高大,器宇不凡,被称为当时革命者中“最漂亮的人”。

陈延年一直未婚,陈乔年与革命战友史静仪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陈红五,当时陈独秀正在失意之中,这个孙子给他带来不少快乐,可惜孩子不久夭折了。陈乔年被捕牺牲后,组织考虑史静仪的安全,待她生下遗腹子陈鸿后,把她送到莫斯科学习,陈鸿则寄养在朋友家。史静仪在莫斯科又组建了家庭,但始终惦记着女儿陈鸿。陈独秀研究权威专家唐宝林在《陈独秀全传》一书中写道:

史静仪1939年回国,设法寻找陈鸿,一直杳无音信,1969年,她在弥留之际,嘱咐继续寻找,终于在1994年12月,在福州找到已经60多岁改名为苗玉的陈鸿,她是参加革命40多年的新四军离休干部,生活美满幸福,“这也算是给陈独秀和陈乔年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临刑前,狱中战友为他即将被害十分难过,他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他当时要是知道,他有一个女儿,该多么幸福……

关键词二:转变

1897年8月,“火炉”南京,暑热难熬,18岁的年轻秀才陈独秀坐在乡试考场上,看到了瞠目结舌的一幕:

一个来自徐州的大胖子,一条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脑袋左右摇晃着,拖长着怪声念他最得意的文章,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竖起大拇指叫着:“好!今科必中!”

这真实一幕过于丑恶,甚至超过小说《范进中举》,给陈独秀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直到晚年还记忆犹新,跟人念叨此事。当时他已经开始厌恶科举制度了,但现场看到这一怪状,还是惊呆了,足足看呆了一两个钟头。在1937年出版的《实庵自传》中,他写道:“在这一两个钟头中,我并非尽看他,乃是由他联想到所有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有如此这般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往后十几年的行动。”

在乡试中走神发呆两小时,陈独秀落榜,从此告别科举。中国少了一个举人,却多了一个革命者。陈独秀所说“康梁”,是指康有为、梁启超。徐光寿说,从儒学秀才到康梁维新派,是陈独秀平生的第一次思想跨越。从此,他摒弃“举人、进士、状元郎”的老路,踏上一条“康党、乱党、共产党”的新途,改变了一生的思想轨迹和人生轨迹。

徐光寿著有《“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一书,本书共分六编,全面梳理陈独秀早期思想的“三次跨越”:从传统知识分子,经信奉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到选择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徐光寿认为,1919年1月至1920年9月,是一个关键时间段,陈独秀经历了对西方列强失望、怀疑到抛弃的历程,完成了从法兰西到俄罗斯、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其实,陈独秀的转变,是当时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共同的心路历程。1911年,青年毛泽东甚至这样设想过:孙中山担任新政府的总统,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部长。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海报。

熊月之认为,近代史上中国至少有四次觉醒,但每次觉醒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第一次觉醒不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发起了洋务运动,这次觉醒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

第二次觉醒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第一次被日本人打败了,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有了公车上书,有了戊戌变法,这次觉醒也没有解决中国的沉沦;

第三次觉醒是在义和团运动之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丧权辱国,此后有了清末新政,有了孙中山所讲的革命风潮兴起,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但共和体制也没有拯救困难中的中国;

第四次觉醒也就是《觉醒年代》所讲的觉醒。袁世凯窃夺总统大位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虽胜而辱,中国再次觉醒。年轻人开始读新书、出国留学,使得这次觉醒的主体与之前很不同,最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前一次觉醒是后一次觉醒的铺垫,后一次觉醒是前一次觉醒的升华。南陈北李,这批北京大学的教授,为何提出做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呼声与实践?是苦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必然发生的!”

毫无疑问,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是第四次觉醒中站在时代潮头的人,影响深远。毛泽东、董必武、蔡和森、周恩来、瞿秋白、吴玉章、李立三、李达、陈望道等人在谈到自己加入共产党时,均称受到陈独秀的影响和教诲。1920年夏天,27岁的毛泽东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拜访了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多年以后,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熊月之点赞《觉醒年代》:“这个电视剧第一次把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作了清晰妥当的梳理!”

值得一提的是,陈延年、陈乔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并非受陈独秀的影响,在1919年12月前往法国留学时,兄弟俩信奉的是无政府主义。《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就在老渔阳里2号为即将赴法国留学的赵世炎送行时,托他转达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希望他们能笃信马克思主义。陈延年、陈乔年与赵世炎,后来都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至死都未改变自己的信仰。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剧照。

关键词三:硬骨头

有一位网友对《觉醒年代》的评论,让人泪目:“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最先死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五大于特殊时期在武汉召开,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在会上同时被选为中央委员,这在中共党史上是第一次。但短短一年之后,父子三人,天人相隔。

上海虹口区山阴路恒丰里90号,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1927年6月26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在恒丰里90号成立。当天下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正在开会,敌人冲了进来,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突围,陈延年操起板凳与敌人殊死搏斗,力竭被捕。翌日,中央任命赵世炎担任江苏省委代理书记,同年7月2日,赵世炎于多伦路189号寓所被捕。恒丰里90号与多伦路189号相距500米,陈延年与赵世炎被捕相隔6天,两人牺牲时间相差约15天。1927年底,陈乔年继承长兄遗志,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16日,因叛徒出卖,陈乔年在北成都路刺绣女校召集会议时,敌人包围了会场……6月6日,陈乔年就义。

什么叫作前仆后继?这就是前仆后继。牺牲时,陈延年29岁,陈乔年26岁,赵世炎26岁。他们三人均长眠于龙华烈士陵园,墓地紧紧挨在一起。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剧照。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徐涛说,《觉醒年代》给了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大量的戏份,“他们的经历,证实了中共早期的高级干部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他们牺牲的细节也足以感动我们。这样的英雄、年轻人,血肉丰满的形象,吸引了当代的年轻人。”

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的牺牲,是中共早期的巨大损失,尤其是陈延年。徐涛说,陈延年年纪虽轻,但在党内位置极高,因为他能力超群,深为敌人所恐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延年奉命“逆行”上海,重建党组织,“当时蒋介石悬赏中共要人,陈独秀3万大洋,周恩来2万5千大洋,陈延年是4万大洋。”

说起陈延年的牺牲,不得不提一个叫吴稚晖的人。当年吴稚晖是中国有名的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与陈独秀同在北大任教多年,吴陈两家可谓世好。陈延年从小思维敏捷,才智过人,深得吴稚晖欣赏,1919年陈延年和陈乔年到法国留学,就是吴稚晖组织的。但是在巴黎,陈氏兄弟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吴稚晖分道扬镳。

政见不同,并不妨碍君子之交,譬如陈独秀与胡适,但吴稚晖走到另一个极端。1927年7月5日的《申报》刊登了吴稚晖致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一封信:“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先生真天人!如此之巨憝就逮,佩贺之至。陈延年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所有今日共党之巨头,若李立三,若蔡鹤孙(注:蔡和森),若罗亦农,皆陈延年在法国所造成。彼在中国之势力地位,恐与其父相埒,盖不出面于国民党之巨魁,尤属恶中之恶!上海彼党失之,必如失一长城。故此人审判已定,必当宣布罪状,明正典刑……”

在这封信中,吴稚晖竟然热烈祝贺杨虎杀害了陈延年(当时人们也是从这封信中得知陈延年牺牲的消息),哪管他是故人之子,哪顾曾经师生之谊,由此可见吴稚晖之阴狠,也由此可见当时斗争之残酷,不容有任何幻想与侥幸。

陈延年、陈乔年均牺牲得非常惨烈,敌人太希望陈独秀的儿子能够屈服了,酷刑用尽,然而,兄弟俩均是硬骨头。这一点,遗传了陈独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淞沪会战随即爆发,日机开始轰炸南京,当时陈独秀正在南京坐牢,他差一点在突袭中遇难,却与探望者“谈笑自若”。当时全国上下要求释放陈独秀,胡适等名流纷纷出来保释,国民党政府的条件是:保释可以,但陈独秀要具“悔过书”,陈独秀闻之大怒:“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并且拒绝保释,说“附有任何条件,皆非所愿”。

热播!《觉醒年代》背后的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觉醒年代》海报。

国民党政府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说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所谓“爱国情殷”,实属自打耳光——当时他们是以“危害民国罪”判决陈独秀入狱。陈独秀出狱后,立刻写了一封声明信:“爱国诚未敢自夸,悔悟则不知所指”,驳斥国民党政府。这封信他投给《申报》,但后者并未刊发,直到44年后,才由上海《党史资料》杂志挖掘出来。唐宝林在《陈独秀全传》中写道: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陈独秀为了出狱并未默认“深自悔悟”,“他在这个问题上并未妥协,确是硬骨头。”

1942年5月27日,贫病交加的陈独秀在四川江津一个小山村的寓所病逝,他有过高光时刻,也曾一度消沉,但跟他两个走在前面的儿子一样,终其一生,都是硬骨头。在他病逝后,他的多年好友、著名学者程演生如此评价:

“他是一直爽直坦白有热情的人,他丝毫没有功名利禄的思想,是一个爱国者,一个为中国找出路的人。他痛心中国政治的不良,社会的污浊,学术的不长进,士风的鄙陋,想要一一洗涤之。他现在死了,他一生努力的成绩,是存在的。”

陈独秀的历史功绩,已经得到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觉醒年代》的热播,更让广大的中国年轻人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慷慨激昂的往事。

许多年前,陈独秀作《告少年》一诗:“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

时光易逝,青春永恒,革命理想高于天!(记者肖春飞、孙丽萍、郭敬丹)

(责任编辑:耿倩)